初見天竺:高僧玄奘眼中的西域世界(五)

初見天竺:高僧玄奘眼中的西域世界(五)

在先後經過西域、河中與吐火羅後,玄奘終於抵達朝思暮想的佛國聖土:天竺。當時整個次大陸上共有 70 多個大小邦國。玄奘則基於見多識廣的閱歷,他對本地的自然地理做出準確描述:印度半島如同半月,北寬南窄、三面環海。一面背靠大雪山,山巒綿延、丘陵起伏,東邊地勢平坦、農業發達,南邊有山、稀樹草原鬱鬱蔥蔥,西方氣候乾燥、土地堅硬。

玄奘還對印度的風土人情做饒有興致描述:他看到當地人居住的竹木編織小屋。四牆都用塗泥的方式強化,和王侯們興建得金碧輝煌的宮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受到種姓制度影響,不同群體之間不能通婚。這種反差之大令自己感到十分驚訝、但又無可奈何。

在飲食衛生方面,公元 7 世紀的印度人已經非常講究。比如絕不吃隔夜食物,手頭的木質食器用過即棄,還有刮舌苔清潔口腔的習慣。此外,印度人還會嚼楊樹枝條來清潔口腔,這一細節已經得到唐代敦煌壁畫的印證。

初見天竺:高僧玄奘眼中的西域世界(五)

而且和很多當代認知不同,唐時的印度居民在大解、小解之後洗手洗澡,以此來維持身體的乾淨。但牛糞卻被認為具有淨化功能,無論是居所還是聖壇都會拿來聖化。他們還在牛糞上撒花,這一細節描寫非常準確。至於服裝,玄奘也看到當地人是在腰間纏布,然後再披上左肩,露出自己的右肩。由於氣候炎熱,所以印度人都是赤足而行。這些習俗直到 21 世紀的今天都依舊存在,如同歷史的活化石般生生不息。

此外,玄奘還對古印度的語言學、數學和曆法學成就給予肯定。在軍事上,技術和軍人身份掌握在部分剎帝利手中父子相傳。貴族和統帥能夠騎戰象或者駕戰車衝鋒陷陣,實際上和張騫、班超時代的身毒軍隊沒有本質區別。

當然,玄奘也記載了頗有印度特色的古老律令,所有人都要尊重神判法:如果遇到沒有辦法判定的案件,就把嫌犯綁上一個口袋,裡放塊石頭往河裡一扔。如果嫌犯沉下去而石頭浮上來了就是有罪的。火判法則是把鐵給燒紅,讓嫌疑人拿舌頭去舔。如果毫髮無傷就是無罪證明。此外,當時的印度還流行毒驗法和稱驗法。這些判罪方式在受到印度文化影響的吐蕃地區也有遺存。玄奘對此沒有做任何評論,但這些記載體現了印度人重視精神世界和輕視現實世界的文化取向。只是印度人對自己國土的自稱往往就是贍部洲或者聖土、中土,而不是玄奘翻譯中的「印度」。

除上述風俗,玄奘還對印度的文字、教育、佛教、族姓、敬儀、病死、賦稅做了詳細記載。由於重玄思、重來世而輕現世,印度人不像漢土那樣有悠久的修史傳統,所以玄奘的紀錄對後人復原中世紀早期的印度具有重大意義。

本文網址:https://iotfen.com/history/6081.html

讚! (0)
上一篇 2024年4月5日 下午2:42
下一篇 2024年4月6日 上午10:4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