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答汗:屠殺韭菜只為與明朝通商

null

說到明朝時期的蒙古勢力,很多人以為自從明初徐達北伐收復大都,他們就退居草原,難成氣候,這其實跟真實的歷史相差甚遠。有明一代相當長的時間中,蒙古都是大明非常強勁的敵人,比如皇帝被俘的土木堡之變,那就是蒙古軍隊做的。

到了晚明嘉靖年間,蒙古軍隊甚至已經可以隨時威脅北京城,和南邊的倭寇一同構成了大明嚴重的威脅,此所謂「北虜南倭」,大明看起來距離亡國並不遠了。然而當隆慶皇帝登基之後,這「北虜南倭」的嚴峻局面在很短時間內得到了解決,南邊的倭寇由於月港通商終於消停了,而解決這「北虜」的思路也是類似的,那就是開口岸通商,在歷史上這被叫做「俺答封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雖然蒙古部落在明朝建立之後退回漠北,但他們對大明依然是嚴重威脅。即使出於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蒙古部落都必須依賴中原的物資,那麼所憑藉的無非就兩條路,一則是蒙明雙贏的正常貿易,如果這條路被切斷,就剩下一條:軍事掠奪。

對於明朝來說,征服漠北蒙古是耗費巨大徒勞無功的事情,時間久了,蒙古和大明邊疆漸漸發展出了所謂「封貢互市」的制度,蒙古各部族頭領向大明朝納貢稱臣,而大明除了給他們官位,也會「回賜」遠遠超過貢品價值的財物,與此同時,邊關的蒙古人和漢地百姓也可以貿易以貿易換取自己需要的東西。當然,這一切的基礎是雙方還有最起碼的互信,而且大明朝廷的軍隊多少可堪一戰,等到土木堡事變發生之後,這些基礎不復存在,蒙古部落為跟大明玩起了游擊戰術,以戰促貿易,而大明放不下天朝上國的面子,絕不和蒙古部落和談,一來二去,蒙古部落對內地的侵擾越來越嚴重,而大明則越來越無法招架。

到了嘉靖年間,蒙古部落的威脅已經非常嚴重,嘉靖二十年,蒙古韃靼部落的俺答汗派遣曾經的大明邊民石天爵作為使者來到明朝請求封貢和開互市,嘉靖皇帝不但沒有應允,還扣押了蒙古使團的副使者,堂堂天朝跟塞外蒙古人平等交易,這太有傷體面,不僅如此,嘉靖皇帝還對群臣說,敢言互市者死。俺答汗被徹底激怒,發兵攻打山西,以戰促和,旋即又派出使節請求封貢互市,這一次大明朝乾脆在宴席上埋下伏兵,把蒙古派出的正副使節都給抓住送到北京給凌遲處死。

俺答汗:屠殺韭菜只為與明朝通商

大明既然如此,那麼蒙古的俺答汗也就不客氣了,接連出兵犯邊,更是在嘉靖二十九年率軍直逼北京城下,這就是歷史上的「庚戌之變」。這次蒙古軍隊在北京城下縱橫馳騁搶掠八日,大明朝庭在嘉靖帝的領導下不得已獻出大量財物和答應開放互市,俺答汗的軍隊才撤走。然而,此後嘉靖皇帝又反悔了,說「俺答狡詐,出沒叵測」,堅決不肯承認互市,由此只能引來蒙古部落更大規模的入侵,一年之內三次攻打大同。

當時主修嘉靖皇帝實錄的官員就直言不諱地表示,你皇帝拒絕人家互市的要求,又不修整戰備,活該被人家打到都城下。而嘉靖皇帝性格非常倔,就是不肯開這個互市的口子,談又不肯談,打又打不過,後果自然是邊疆生靈塗炭,雖然當時的邊軍能夠守住幾個要害關隘,但大片不設防地區就任蒙古騎兵蹂躪,大明百姓生靈塗炭,那是常態。

等到嘉靖皇帝死了隆慶皇帝繼位,發布的第一個詔書就是要革除「先皇弊政」,自然跟蒙古人的關係也在調整之列,只不過此時蒙古對大明積怨已久,而且還有漢人白蓮教徒趙全等人跑到俺答汗這裡給他們出謀劃策。本來蒙古韃靼部落文化水準並不高,但趙全他們有點文化和謀略,這極大提高了韃靼部落的戰鬥力。

隆慶初年,俺答大軍又三次圍攻大同,殺死知州和副總兵。明朝的邊患是越來越大,和東南的倭寇已然成了「北虜南倭」之勢,到了這個時候,就算大明朝主動自降身段,想跟韃靼蒙古部落互市通商,人家也未必肯認。不過,到了隆慶四年,一次突發事件改變了局面。俺答汗最疼愛的孫兒把漢納吉帶著十幾個人前往大同叩關投降,原因是他的未婚妻被俺答汗另外許配給了鄂爾多斯部落,把漢納吉氣不過,乾脆就帶著隨從投奔大明了。

大同這邊掉下來俺答汗的弱點,怎麼處置他,官員們分裂成了好幾個派別,有人主張不要接納投降的蒙古人,乾脆偷偷殺掉好了,但內閣的高拱張居正等人力排眾議,認為此人奇貨可居,剛好可以拿來要挾俺答汗,而隆慶皇帝發布的上諭就更加冠冕堂皇,所謂「外人慕義,前來降順,應加優撫」,並冊封把漢納吉為指揮使,讓大同方面處處給予優待。而在俺答汗這邊,知道最心愛的孫子竟然投降明朝,俺答的第一反應是要興兵犯邊,把孫子給奪回來。

俺答汗:屠殺韭菜只為與明朝通商

宣大總督王崇古早料到蒙古人會來這麼一手,飛檄各鎮,嚴兵戒備,雙方劍拔弩張,關鍵時刻,俺答年輕的妻子三娘子挺身而出力勸道:如今秋冬將至,牧草枯黃,不是騎兵作戰理想的季節,而且明朝早有戒備,萬一給逼急了,把漢納吉性命不保,到那時該如何是好?無奈之下,俺答汗冷靜下來,決定跟明朝和談,希望換回孫子,並接受明朝冊封。

有籌碼的明廷在談判的時候保持了相當的誠意,俺答汗的使者還在大同城內見到了把漢納吉本人。明朝的條件是要回跑到關外作亂的白蓮教逆賊,而俺答汗是一心要回孫兒,不僅如此,俺答還提出了封貢互市的要求,明朝早就苦於邊鎮兵連禍結,非常願意這麼做,只是天朝上國的面子還得顧及,所以這事在北京朝堂上就只是「封貢」,俺答被封為順義王。

有了這個頭銜,互市也就順理成章,在邊境上開放了十一處貿易口岸,尤其是重開了馬市,為了解決馬價糾紛,朝廷派專人監督,與此同時,雙方平民也開放了民市,蒙古牧民和漢地民眾可以週期性交換物資,這對於蒙古部落至關重要,俺答也非常重視,他制定了「規矩條約十三條」、「市法五款」,以此嚴格約束部屬。能通過正常交換得到所需物資,幹嘛還要去搶去打仗呢?自此之後,俺答封貢和互市得以持續進行,中國西北邊境燃燒了兩百多年的烽火終於熄滅,直到大明朝滅亡,山西蒙古邊境都保持了相對的和平。

俺答封貢在很多歷史書上都是一筆帶過的事情,的確,這樣處理邊疆民族問題顯得非常沒有武德,不是那種「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但那種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豪邁,背後卻是一將功成萬骨枯,是要由無數人的鮮血生命才能換來一點點的榮耀,而俺答封貢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大明朝甚至連這點榮耀都沒有,僅僅為了嘉靖皇帝固執的面子,寧可說最狠的話,挨最毒的打,卻毫不妥協,而這樣做的後果,卻最後都是由百姓買單。

所以,皇帝能放下那些個面子,冷靜面對現實,這才是老百姓最大的福氣,從這個意義上講,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真是一句至理名言了。

本文網址:https://iotfen.com/history/6374.html

讚! (0)
上一篇 2024年4月27日 上午10:39
下一篇 2024年4月28日 上午9:3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