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疾首,我們引以為傲的中醫何以沒落至此?

現在的年輕人,估計沒幾個人願意相信中醫了,在他們看來,只有透過那些精密儀器化驗分析得出來的數據才更有說服力,西醫是真科學。中醫那些湯湯水水樹根藥草什麼的,神神叨叨的,充其量只能算是偽科學,有些人甚至認為那些純粹就是唬弄人的,療效什麼的都是病人的心理作用在作怪。

痛心疾首,我們引以為傲的中醫何以沒落至此?

我是一名 70 後,在我小的時候,我生活的環境周圍,土郎中、老中醫還是很多的,有的人是祖傳醫學,一代傳一代,有的人則是半路出家,全憑興趣愛好,一步步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出來的,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花錢少,且確實能治好病。當然了,這只是針對大部分人,再厲害的中醫,也不能包治百病,治一個好一個。有的中醫大夫擅長治療婦科,有的擅長跌打損傷,還有的擅長治療五臟六腑,老百姓根據自己的實際,找相對應的醫生即可。

在我們老家,只有兩種人會被人尊稱為先生,一種是老師,教書育人的,還有一種就是大夫,治病救人的,鄉下人特別尊敬這兩種先生。我 10 歲的時候得過黃疸肝炎,這個病會傳染,得了這個病的人不光皮膚、小便發黃,就連眼珠子都是黃顏色的,誰都能一眼看出來這個人生病了。

80 年代的蘇北農村經濟條件非常一般,普通老百姓只能說能吃飽穿暖,絕大多數人都是靠土裡刨食,家裡沒什麼結余的。如果有人生了病,只要不是很嚴重的疾病,沒人願意去縣城的人民醫院,就連鎮上的衛生所,他們都不捨得去,嫌花錢太多,都是首選帶著病人去那些土郎中、民間老中醫家裡看病。這些土郎中、民間老中醫沒有一個就讀過正規的醫學院,也沒什麼行醫資格證,他們給病人治病主要靠口碑,靠實實在在的療效,患者都是主動找上門的。

我黃疸肝炎那次,父親就是聽從了鄰居的建議,帶我去了隔壁鎮,騎車近 20 公里,慕名去一個專門治肝病的老中醫家裡的。那個老中醫是中醫世家,專治各種肝病,在我們周圍名氣很大,很多城裡人甚至別的縣的人都會去他家找他看病。

我父親騎車帶著我趕到老中醫家門口的時候,已經是早上 9 點多鐘了,老中醫家門口全是人,等候看病的人的隊伍都排到他們家院門外的路上了。快到中午的時候,才輪到我看病,那位老中醫上身穿著有四個口袋的中山裝,差不多 50 來歲的樣子,看起來很和藹。

老中醫先是翻了翻我眼皮,摸摸我的耳後,又讓我張開嘴巴,伸出舌頭給他看,搭了一會我的脈搏。然後用鋼筆在一張紙上寫了一個藥方,遞給我父親,讓他去藥房抓藥,囑咐他這段時間不要讓我吃葷腥的食物。

痛心疾首,我們引以為傲的中醫何以沒落至此?

老中醫家的藥房就是他們家的偏房,他兒子負責稱秤抓藥,兒媳婦負責包藥收錢,藥房外面同樣排著隊伍,都是等著交錢取藥的人。我父親把藥方遞給老中醫的兒子後,那個 30 歲左右的男人熟練地在桌子上鋪了 5 張類似於牛皮紙的黃紙,用小桿秤把藥材一樣一樣稱好後,均分成 5 份。等到藥全部配齊後,一旁他的媳婦迅速用黃紙把藥包好,再用一根細塑膠繩把 5 包藥紮成一摞,方便我父親手提。我父親交了錢之後,我的這次看病之旅就算全部完成了。

回到家後,母親分別把三塊紅磚頭立起來,做成了一個簡易的灶頭,把一包藥倒進瓦罐,然後加了大半瓦罐井水,用小樹枝給我熬中藥。沒過一會,整個屋子裡就瀰漫了一種很特別的味道,母親將熬好的中藥湯汁倒進一個粗瓷大碗裡面。那個中藥看起來黑不溜秋的,看著就很苦,母親為了哄我喝藥,事先跟我講好條件,只要我能一滴不剩地喝完那一大碗藥後,就可以吃一勺綿白糖。為了那勺綿白糖,每次我都是捏著鼻子,咕咚咕咚一口氣把那一大碗藥喝了個底朝天。

5 劑中藥吃完後,我父親又帶我去看了一次老中醫,然後又帶回來 3 劑藥。說也奇怪,我連續喝了幾天的中藥後,不再像前幾天那樣蔫蔫的,一點精神都沒有了,又恢復了往日的活蹦亂跳。同時,皮膚也沒之前那麼黃了,最主要的是小便和眼珠子又恢復了正常的顏色。

2006 年那會兒,我和我老婆都結婚大半年了,她的肚子一直沒什麼動靜,每個月的例假也來得極不規律,或早或晚的。我姐的大嫂得知這一情況後,主動請纓,要帶我們去隔壁鎮找她當大夫的大舅,大嫂跟我們說,她大舅專治女人的毛病,什麼月經不調、子宮肌瘤、不孕不育什麼的都在他的治療範圍之內。一開始我和我老婆根本就不願意相信這些民間的醫生,後來還是在我母親的一再勸說下,才勉強同意去跟大嫂一起去試試看的。

那時候剛過完春節,我們夫妻倆提著幾樣禮物,和大嫂一起去了大舅家,大舅家離我們那裡差不多有 20 多里地。到了大舅家之後,讓我驚嘆不已的是大舅家門上貼的那些對聯,那些對聯一看就是手寫的,關鍵是那些字寫得實在是太好了,標準的楷書,一筆一劃非常的工整。我不懂書法,說不上來具體好在哪裡,只知道這些字讓人看起來非常的舒服,就像做人一樣,方方正正、坦坦蕩蕩的。

痛心疾首,我們引以為傲的中醫何以沒落至此?

大舅家的房子雖然也是瓦房,但在左鄰友舍兩棟樓房的映襯下,顯得非常低矮。大舅家房子門口是一片非常平整開闊的土地,沒有像別的莊戶人家那樣種上蔬菜,大舅跟我解釋說,他們家這個場地需要經常曬各種草藥,所以才沒有變成菜園子。

大舅看起來 50 歲不到的樣子,雖說他平時在家除了給人看病之外,還需要種地,但他與我父親那種泥腿子們不一樣,無論是說話與做事方式,都帶著點文化人的氣息,就連穿著也是非常的工整正式,一點都不像我父親他們那麼隨意。

大舅見了我們後非常高興,上午我們只是坐著聊天,大舅媽和他們家還未出嫁的女兒在廚房間忙活。剛剛過了 11 點,大舅媽就招呼我們吃午餐了,我們坐好了之後,桌子上的菜都還很熱乎,雖然都是些家常菜,但看起來特別的清爽,沒有紅燒的,也沒有加紅辣椒的,都是原味的做法,特別合我的口味。當時我心裡就在想,做中醫的人果然會養生,從吃得菜上就能看出來與我們尋常人不一樣。

在吃飯閒聊的過程中,我從大舅口中得知,他是 70 年代的高中生,學中醫純粹是出於個人愛好,沒有拜過師,沒有進醫學院進修過,所有的醫學知識都是來自於他翻看的各種中醫書籍,靠自己琢磨研究,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改進得出來的。大舅說他這輩子就對中醫痴迷,越學越覺得中醫博大精深,感覺到自己還有太多的不足,這世上能真正讓他著迷的也只有中醫了!

吃完午餐之後,我們再次閒聊了一會,大舅給我老婆把了脈,問了一些問題,然後配了 10 副中藥,告訴我們怎麼煎,日常飲食需要注意一些什麼的等等。再然後,我們跟大舅道別,拿了藥,大舅只收了我們很少的錢。那時候我和我老婆在崑山打工,藥快吃完的時候,又讓家裡人幫我們去大舅家開了 10 副中藥,請回老家辦事的老鄉順便著給我們捎回崑山來的。

我不知道是大舅的藥起了作用,還是什麼別的原因,反正那一年年底的時候,我老婆懷孕了。而且從我女兒出生後直到現在,我老婆的例假基本上都是很規律的。

痛心疾首,我們引以為傲的中醫何以沒落至此?

我們村有個宋大夫更厲害,她是嫁給了老公之後,才開始接觸中醫的,宋大夫的老公是家裡的獨苗,他們家是中醫世家,有祖傳的專門治療跌打損傷的黑膏藥。普通的骨折患者去宋大夫家看病的時候,宋大夫的老公給患者貼上膏藥後,用兩塊夾板將患者的骨折部位固定好,再用布條綁牢,隔一個星期換一張膏藥,幾張膏藥下去,準保你完好如初。什麼扭傷、頸椎痛、腰椎盤突出、骨質增生、關節炎、腰腿疼痛等這些毛病,宋大夫家的黑膏藥也有極好的療效。

只可惜宋大夫的老公英年早逝,去世的時候才 30 來歲,宋大夫自從嫁給老公後,通過耳濡目染,也學會了替人看病,並且掌握了夫家的祖傳秘方。老公去世後,宋大夫沒有再嫁人,而是自己帶著一兒一女兩個孩子,繼續發揚傳承夫家的黑膏藥,為周圍的百姓服務。

我從 80 年代記事時起,就會三不五時地碰到陌生人來我們村問路,打聽宋大夫家的住址,甚至還看到過有人開著小汽車帶病人專門找宋大夫治病的,不光我們鎮周圍的老百姓,甚至鄰縣、外省的病人也會慕名來找她看病。直到後來,宋大夫家在我們鎮上開了一家中醫骨折診所,來我們村裡的陌生人才慢慢少了。

如今宋大夫已經 80 來歲了,依然堅持親自監督家人熬製膏藥,也會每天去鎮上的診所裡坐診,她的兒子在市區開了一家私人醫院,女兒在我們鎮上協助宋大夫,幫人治病。現在的宋大夫每天依然很忙,他們家在我們鎮上的診所也是天天人來人往。

宋大夫家的黑膏藥前些年被評上了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宋大夫則是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所以他們家的黑膏藥非但沒有受到打壓,還在繼續發揚光大,造福於百姓。至於我小時候那個專治肝病的老中醫,因為他們家離我們家比較遠,再加上我常年居住在崑山,很少回老家,他們現在還有沒有在老家繼續行醫?這些情況我是一點也不了解。

我姐大嫂的大舅屬於半路出家,無師自通,雖說在他們周圍也算是小有名氣,且收費低廉,療效不錯,只可惜沒有行醫資格證,屬於非法行醫,早已不再給別人開方子抓藥了,最多也就是給自家的親戚把把脈,提供點行之有效的建議。一張行醫資格證,將多少有真本事的民間土郎中擋在了妙手仁心的大門之外?又讓多少經過實踐檢驗、具有很好療效的妙方良藥逐漸消失或者正在消失?中醫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想想就讓人心痛。

痛心疾首,我們引以為傲的中醫何以沒落至此?

我認識的一個熟人在體檢時發現體內有一個比較大的囊腫,尺寸達到了 14cm×8.9cm,去看西醫時,醫生明確告訴她要做手術,熟人當時沒同意,轉頭去諮詢了一位中醫,中醫大夫看了之後說,只要按照他開的藥方堅持服藥,是完全可以治好的。熟人不想挨一刀,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堅持吃了 20 副中藥,再次去醫院複查時,囊腫居然小了一半了,效果特別顯著,從那以後,那位熟人對中醫佩服得是五體投地!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我們國家大力發展中醫,土醫生、土郎中用針灸、中草藥給人看病多得很,而且療效顯著,費用極小,那個時候很少聽說身邊有誰住院動手術的。再看看現在,我們周圍稍微上了點歲數的,有幾個沒住過院,沒動過手術?我今年 45 歲,32 歲的時候因為痔瘡動過一次手術,36 歲的時候因為心臟瓣膜病又動了一次大手術,去年 11 月份的時候,騎電動車摔了一跤,導致右腿脛腓骨骨折,又挨了一刀,明年取鋼板的時候,還得再挨一刀。將來怎麼樣?我自己都不知道。

以前中醫對骨折患者的治療方法就是用鮮草藥敷上,再用兩塊杉木皮包好,幾天換一次藥,頂多半年,患者骨折部位就能治癒了,病人花錢少,還少受罪。所以,我現在的觀點就是,如果病人罹患的是重大疾病或者急性發作的病,建議看西醫,如果是慢性病或者是調理身體提高免疫力這些方面的,還是去看中醫吧!,中醫能花小錢治大病,任何時候我都力挺中醫。我不是中醫吹,也不是西醫黑,在我看來,不管中醫還是西醫,能真正治好患者的疾病,減輕患者的痛苦,就是好的醫學,中西醫各有所長,對於患者而言,療效好、花費低,能治好病才是最重要的!

孔子云:為人父母者,不知醫是謂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是謂不孝,這裡的醫指的就是中醫。當然了,在孔聖人生活的那個年代,除了中醫之外,也沒有別的可供選擇了。我們則不同,有幸生活在這個資訊化的時代,只要你願意,就可以自己去了解很多與中醫有關的養生知識,我敢說一旦你願意去了解了,你一定會著迷愛上中醫的,它能使你和你的家人受益無窮。

我的一個兒時玩伴,前幾年騎摩托車的時候,不小心把左腳大拇指關節處劃破了黃豆大的一個傷口,當時他並沒有太在意,結果那個傷處結疤脫落後,出現了膿水,反反覆覆就是沒辦法好徹底,我們老家市內的幾個大醫院,發小都去看過醫生了,結果一年過去了還是老樣子。醫生跟發小解釋說,他的傷口在關節處,因為一直在活動,所以很難好,發小為此煩不勝煩。

痛心疾首,我們引以為傲的中醫何以沒落至此?

有一次,發小路過一個中醫小診所,決定進去試試看,兒時玩伴把自己的情況跟醫生講了之後,告訴醫生,西醫說他這個情況不好辦。那位醫生仔細看了一下兒時玩伴的傷處,搖了搖頭,自言自語道:就這麼點小問題,怎麼就不好辦了呢?說這話的時候像是在質問我的兒時玩伴,又像是在質問那些給發小看病的西醫。那位醫生說完了這句話之後,隨意撕了點郵票大小的紙片,在上面塗上一點他自己調配的中藥膏,蓋在了兒時玩伴的傷口處,告訴他說可以了,連一分錢醫療費都沒收,就讓發小離開了。發小回家僅僅後過了一個星期,傷口處的疤就正常脫落了,困擾了他一年多的小毛病,終於徹底治好了。

最近這段時間支原體病毒肆虐,再加上流感搗亂,很多人都被擊倒了,我身邊的好幾個同事、朋友去看西醫,又是吊水又是各種吃西藥的,阿奇黴素、止咳藥都不知道吃了幾盒了,可咳嗽始終不見好轉,還是咳起來沒完沒了,大人這樣,小朋友也這樣,醫生說了,沒什麼好辦法,急也沒用,常規治療手段就是這些。

最近我發現很多人改換思路,紛紛跑去看中醫了,確實有人很快痊癒了,我不是在這裡為了抬高中醫,而故意打壓西醫,還是那句話,中西醫各有所長,能真正治癒老百姓的疾病,就是好的醫學,兩者並不排斥,完全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只要不是被利益驅使,為了賺錢昧著良心就行。

本文網址:https://iotfen.com/culture/573.html

讚! (0)
上一篇 2023年12月20日 下午4:51
下一篇 2023年12月22日 下午3:3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