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明明是開國皇帝,卻異常屈辱。

趙匡胤明明是開國皇帝,卻異常屈辱。

北宋初年的某一天,趙匡胤在朝會結束後悶悶不樂地坐在龍椅上,左右侍從連忙詢問,到底何事引起趙匡胤的不滿。結果趙匡胤怏怏地說了一句:「爾謂天子容易耶?」

爾謂天子容易耶?換句話在趙匡胤眼裡,自己的皇位不是那麼好坐。但究竟為何不好坐,趙匡胤沒有明說,而史書則將不開心的原因歸咎於他由著性子輕率決定一件事,後悔了,所以不樂。然而作為一位殺伐果斷的開國君主,趙匡胤豈是這件小事能左右的?那麼到底是何事呢?不妨從北宋初年的詭異朝局來分析一下。

後周顯德七年(960 年)正月初二,趙匡胤被擁立為帝,建立了北宋。表面來看,趙匡胤是聯合一幫禁軍兄弟行篡位之事,但背後的主導者卻是不顯山不顯水的母親杜太后。趙匡胤長期征戰在外,所有的關係網其實都是杜太后幫他聯絡的,畢竟後周出身和戰功比趙匡胤優秀的人太多了,在五代亂世兵馬強者為王的時代,他憑什麼可以脫穎而出?

杜太后靠著聯姻和結交,為趙氏拉攏了一大批人,包括五代第一將門符家,柴榮的親信潘美、尹崇珂、李昉等等,還有門第顯赫的軍中人脈甚廣的高懷德,並且以此為基礎拉上了樞密使魏仁浦、吳延祚,殿前系將領王審琦等等。

別看他們幫助趙家篡周,但他們其實都是杜太后的人,而杜太后做這一切,不僅僅為了趙匡胤,更是為了自己兒子趙光義。史書雖未記載杜太后為何不喜歡長子趙匡胤,但北宋建立後杜太后削弱大兒子勢力不遺餘力,為的就是讓另一個兒子趙光義上位。

比如殿前司,不僅是趙匡胤得以發跡的地方,更是他能夠建立功業的資本,但就是這樣嫡系中的嫡系,卻在北宋建立後逐漸被趙光義控制。一開始趙光義的職位不過是供奉官都知,但隨即升遷為殿前都虞候,這個職位在禁軍裡僅次於都點檢、殿前正、副都指揮使,屬於禁軍的第四把手。而之前擔任殿前都虞候的是趙匡胤的嫡系親信李漢超,而隨著趙匡胤黃袍加身,有從龍之功的李漢超不僅未能加官進爵,反而被降為散指揮都指揮使、控鶴左廂都校。

趙匡胤明明是開國皇帝,卻異常屈辱。

至於都點檢這個重要的職位一開始由趙匡胤的心腹慕容延釗,而他也沒能保住這個職位,被外放擔任山東南道節度使,至此都點檢這個職位空出來,不再設立。同樣擁有擁立之功的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則調往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

那麼空出來的職位都留給誰呢?自然是趙光義系的人了,比如趙光義自己擔任殿前都虞候這個掌管軍法的職位,這個職位趙匡胤當年做過兩年,也是在這裡積攢了大量的人脈,顯然趙光義也想透過這個職位積攢人脈。

殿前副都點檢交給了杜太后的女婿高懷德。至於殿前都指揮使則交給了趙匡胤義社十兄弟之一的王審琦,別看王審琦和趙匡胤結義兄弟,但其實他是趙光義的人。殿前指揮使則交給了尹崇珂,尹崇珂是趙光義的大舅子,而後羅彥環擔任殿前司控鶴左廂都指揮、王彥升擔任殿前司鐵騎左廂都指揮使兼京師巡檢、馬仁瑀擔任內殿直都虞候。

這些人統統都是趙光義一系的人。畢竟趙匡胤經營殿前司多年,現在卻剔除一批心腹,然後換上新的人,豈不是多此一舉?這番操作的本質其實就是折斷趙匡胤的根本殿前司,將殿前禁軍慢慢轉移到趙光義一系手裡。

宋真宗日後回憶自己父親趙光義的時候曾經說過「內總熊羆,肅清禁衛」。能夠肅清禁衛,可想而知趙光義當時的確是把持著殿前系的實權。朝廷掌握大軍調動和將帥任免的樞密院又是被魏仁浦、吳廷祚他們掌握,他們也是杜太后和趙光義一系的人物。

趙匡胤能不膽顫心驚嗎?畢竟趙光義可以不透過自己就可以讓吳、魏二人隨意提拔親信,幫助趙光義壟斷朝內朝外的軍政。此時此刻,趙匡胤想到了自己的謀主趙普,但趙普卻被杜太后和趙光義限制了人身自由。

趙匡胤明明是開國皇帝,卻異常屈辱。

太祖將親征潞賊李筠,詔留後呂餘慶、趙普於京師,普因私謁太宗扵朱邸,且曰:「普托跡諸侯十五年,今偶雲龍變家為國,賊勢方盛,萬乘䝉塵,是臣子効命之日,幸望啟奏,此誠願軍前自効」。太宗即以聞上,太祖笑曰:「趙普豈勝甲冑乎?」因謂太宗曰:「是行也,勝則不言,萬一不利,則使趙普分兵守河陽,別作一家計度」及凱旋,第賞宰臣撥官,太祖曰:「普有從朕伐叛之勲,宜當加等」。於是授侍郎、樞宻使。

這是《國老談苑》裡記載的一段事情,可以說資訊量巨大。昭義節度使李筠叛亂,趙匡胤打算親征,但身為謀主的趙普卻被留在京城,然後趙普找了趙光義要求上前線。趙普身為謀主,又是臣子,理應找趙匡胤,但趙普卻一反常態去詢問趙光義的意見,即便趙光義同意了,趙普還讓趙光義出面代表自己尋找趙匡胤,而為了讓趙光義出面,趙普還說了一番掏心掏肺的話。

趙普能不急嗎?此時北宋剛立,拒絕了後周侍衛系禁軍最有資歷的李重進入朝歸順,逼的李重進不得不反叛,而李重進剛反,北邊的李筠也叛亂,甚至打算聯絡北漢和契丹人一起進攻,南北夾擊,大宋怕不是要步入後晉的後塵。

所以趙普才有了這番言辭懇切的話,再不讓自己回到趙匡胤身邊,宋就要變成後宋了。雖然趙光義放趙普回去,但卻想方設法離間趙普和趙匡胤的關係,讓趙匡胤開始猜忌趙普。祖宗開基之始,人心未安,恐有大奸陰謀無狀,所以躬自選擇左右親信之人,使之周流民間,密行伺察。

這是司馬光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從這裡看出趙匡胤自知身邊遍布奸臣,打算選擇左右親信之人來偵查權貴們的動向,打探他們的動靜。至於派誰呢?自己的殿前司禁軍早就被老弟滲透了,只能新成立武德司,交給王仁贍,且不許殿前系染指。武德司不僅負責護衛自己,更有偵查群臣的職責,但卻遭到趙普的反對,趙普怕什麼?自然知道自己也是趙匡胤重點關注對象之一。

有意思的是趙匡胤曾經單獨找心腹王仁贍密談,但密探的內容隨即被趙普知道,趙普馬上找向趙匡胤叫屈:「仁贍奸邪,陛下昨日召與語,此人頃毀臣」。撇開王仁贍到底有沒有詆毀趙普,但趙普居然能知道內容,這點就值得推敲。

趙匡胤明明是開國皇帝,卻異常屈辱。

首先肯定的是趙匡胤的確猜忌趙普,安排人盯著趙普的一舉一動,甚至打算任用王仁贍取代趙普的想法,畢竟趙普天天在趙光義那,想不懷疑都難。其次就是對話的內容必定是杜太后和趙光義洩露出去的,也只有他們才有這個能力,也不怕趙匡胤查,此舉也有意製造趙普和趙匡胤的隔閡,逼迫趙普導向自己,最終削弱和孤立趙匡胤。

杜太后這一手實在太老辣了。此前讓趙普跟著趙光義,一方面是孤立趙匡胤,損害其威信,一方面則是藉機樹立趙光義的權勢,引導人心之向背。而趙匡胤另起爐灶新組建禁軍又引起杜太后的不滿,看到趙匡胤重用王仁贍後暗中將他們的對話告之趙普,進一步擴大趙普和趙匡胤的裂痕,又通過趙普之口,逼迫趙匡胤貶王仁贍,順便顯示出自己的威嚴。

果然,趙匡胤迫於壓力下貶王仁贍出京,直到杜太后去世後才回到京城。除此之外,趙光義的岳父還坐鎮天雄軍,由此可見趙匡胤登基初期,面臨的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局面,也難怪趙匡胤悶悶不樂,說出「終夕未嘗敢安枕而臥」、「睡不能著,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這種喪氣的話。此時的趙匡胤別看是皇帝,但上不著天下不著地,你說這個皇位好坐嗎?

天算不如人算,在杜太后權勢最盛的時候突患重病,我想這個時候趙匡胤如釋重負。作為兒子,趙匡胤還是盡了一個兒子的責任,不僅用藥進食不離左右,還大赦天下祈福,但病入膏肓藥石難醫,最終於建隆二年(961 年)六月初二日在滋德殿去世。

杜太后一去世,趙匡胤就馬上翻身,畢竟沒了杜太后的幫忙,趙光義翻不了天。僅僅一個月,趙匡胤就上演了「杯酒釋兵權」,把杜太后和趙光義塞進來的王審琦、高懷德、羅彥環等人全部外放,就連石守信都被剔除了實權,至於趙光義,軍權自然也被收走,但給了開封府尹這個隱儲的虛名。

至於其他趙光義一系的人也備受趙匡胤打擊。當然這件事並不會結束,為了壓制弟弟,趙匡胤做了很多準備,但最後卻死的不明不白,最後坐江山的還是自己的弟弟趙光義。

本文網址:https://iotfen.com/history/5663.html

讚! (0)
上一篇 2024年3月15日 上午11:13
下一篇 2024年3月15日 下午4: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