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契拉里:羅馬名將貝利撒留的私家軍

布契拉里:羅馬名將貝利撒留的私家軍

公元 6 世紀,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權威相當穩健,維持著西羅馬帝國廢墟外的半壁江山。但在野心勃勃的查士丁尼看來,此等成績不過是躺平苟安。唯有出兵再征服所有失地,才能達成唯吾獨尊的千古功績。可惜,曾經風光無限的羅馬軍團已不復存在。只剩下大批小型戍衛隊,分散部署在帝國的各政治、交通節點。不僅難以策動遠征,連禦敵於國門外都表現慘澹。

於是,名為布契拉里的私人武裝粉墨登場。其成員多為蠻族傭兵,所需花銷完全由將領個人負責。其中,又以名將貝利撒留的隊伍規模最大、戰績最好,幾乎是憑藉一己之力,撐起查士丁尼時代的中興氣象。

早在 4 世紀,羅馬人就嘗試全面改革軍制,將古典式大兵團拆的四分五裂。例如取消主力軍和輔助部隊之間的差異,再統一編組為 1000 人的邊境守衛。皇帝親自任免官僚,在後方指揮約 3000 人規模的野戰軍,充當預備力量或監視者。同時,大幅提高騎兵權重,順便將更多蠻族人口招募過來。如此一來,不僅能限制地方軍頭成長,還可以靠堡壘網路對抗外敵入侵。即便偶爾遺失城池,也不會對整個體系造成致命影響。

然而,相互掣肘的結果只能是軍隊戰力一落千丈。原為主力的重裝步兵,大都淪為武器劣質、訓練敷衍的農業保全。即便是被寄予厚望的騎兵,也是紀律散漫、得過且過,後代多半喪失父輩們的蠻橫之力。換言之,要維持既有版圖就不得不定期擴軍,再迫於財政吃緊降低各單位待遇。從而釀成不可逆的惡性循環。任何將領想要建功立業,都必須減少對他們的使用,或是索性全盤捨棄。

正因如此,晚期羅馬的皇帝再重視軍權節制,也會允許武將乃至高級文官僱傭蠻族私兵。除必要的人身安全任務,還能在戰場上充當先導、預備隊或督戰隊。例如斯提利科和埃提烏斯,身邊都圍繞著小股布契拉里,數次隨自己出生入死。作為回饋,他們將領取高額工資,享有最好的口糧,獲得免費的武器盔甲,甚至是一塊夢寐以求的土地。其名稱布契拉里的最初含義,便是拉丁語中「吃餅乾的人」。

中世紀早期,退守半壁江山的東羅馬人繼承該傳統。以至於在某些記錄者筆下,被委以重任的將領可能只帶 300 隨從奔赴前線。這倒不是說帝國指望靠這麼少兵力扭轉局面,而是每個獨立布契拉里分隊的規模就在 200-300 人之間。由於建立、解散與規模大小都要皇帝批准,又或是直接來自宮廷饋贈,故而在外省可以被視作某種權力象徵。他們將協助將領建立秩序,整合其他 1000-3000 人不等的正規軍。

布契拉里:羅馬名將貝利撒留的私家軍

在裝備風格方面,布契拉里私兵們從未做到過整齊劃一。其主要來源包括哥德人、匈人、波斯人,以及少數羅馬公民,本身就存在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還經常靠繳獲的戰利品完成提升。但都需要穿戴重騎兵頭盔、胸甲、小腿上的護脛和保護下臂的臂甲。他們還必須同時擅長使用騎槍與長劍,並能拉開強大的匈奴複合弓遠射。少數人在馬鞍前部安裝了一對鉛質飛鏢,可以在近距離製造嚴重殺傷,進一步增強化火力配置。另有人習慣肩膀上戴小盾牌,用來在箭矢襲擊中覆蓋臉部與頸部區域。

在具體訓練方面,布契拉里私兵們無論出身如何,都必須完成嚴苛考核。比如在馬匹奔跑時跳上去,再以間距很大的散隊發起遠程攻擊。然後返回主力部隊,重新排成隊形緊密的方陣,向著目標進行集團衝鋒。而且以上兩個戰術步驟都要反覆操練,盡可能模擬最真實的戰場亂象。

公元 525 年,貝利撒留首次獲准組建自己的布契拉里私兵。當時的規模僅有不超過 300 人,主要招募自多瑙河-黑海沿線的匈人或日耳曼部落。他帶著隊伍突然北上,襲擊入侵色雷斯的格皮德蠻族。由於取得大勝,查士丁尼又允許他把部隊規模提高到 1500 人,也就是整整五個獨立單位。皇帝與皇后還分別出資供養,以確保這支精英力量能長期存在於麾下。後來也正式這批歸化蠻族,為自己的雇主攻取成片大好河山。

五年後,薩珊波斯軍隊入侵敘利亞,貝利撒留便帶著 1500 名布契拉里趕往前線。雖然羅馬人的主力由各省級單位拼湊,卻並沒有在任何方面凌駕於東方宿敵。當雙方在達拉城下陷入焦灼,還是布契拉里們構成的預備隊更加厲害,在近身搏殺中逼退成批具裝鐵騎。波斯人只能同意媾和,為遠在君士坦丁堡的皇帝節省下不少支出。即便貝利撒留後來也吃過敗仗,但有這些實力強勁的私家軍護其周全,幾乎是毫髮無傷的衝突沙場。

公元 532 年,東羅馬都城君士坦丁堡爆發尼卡之亂。這次又是貝利撒留出面替皇帝解圍,用剛剛擴編的布契拉里屠戮市民。此舉不僅展現出私家兵們的步戰能力,也讓查士丁尼對他們的存在必要性有了進一步認可。

此後,羅馬人將目光聚焦北非,向盤踞當地多年的汪達爾人發起全面戰爭。可能是出於對愛將的能力信任,以及對傳統正規軍能力的失望,皇帝特批將貝利撒留的私家軍擴編至 7000 人。後者同樣心領神會,將更多亞美尼亞人和波斯人招募進來,並且屢屢用這支勁旅替自己突破僵局。

布契拉里:羅馬名將貝利撒留的私家軍

例如公元 533 年的阿德底斯姆戰役,隸屬於布契拉里的 600 名匈人表現出色,僅僅在前哨戰中就潰敗了 2000 汪達爾騎兵。相比之下,由指揮官門羅率領的步兵就表現欠佳,一經接觸便被打的連連後退。

隨後的特里卡馬魯姆之戰,又是亞美尼亞人約翰率領布契拉里騎兵們搶先出擊,前後兩次用密集箭雨削弱敵軍陣列。奈何跟上來的步兵同僚不厲害,使戰況再度陷入尷尬僵局,連貝利撒留本人都心生怯意。最後還是約翰重整騎兵分隊,在第三次密集衝擊中將汪達爾人徹底擊潰。當拿不到工資的 8000 正規軍宣布叛變,甚至頂不住 2000 布契拉里騎兵的一輪衝鋒。

公元 535 年,羅馬軍隊的兵鋒染指義大利,與統治本地的哥德人激烈衝突。貝利撒留自然以麾下的私家軍為主心骨,運用他們的一切技能,對不熟悉東方軍事風格的對手施以降維打擊。他們經常分散成小股先鋒隊,呈扇形展開橫掃沿線城鎮。有時候也會故意後撤,將躲在城牆背後的守軍吸引出來圍殺。即便數量完全不占優的正面決戰,也能以遠射重創敵軍步騎兵,乃至下馬強化步兵陣列的抗擊能力。

此時,這支私家兵已經完全超過於同時代的其他布契拉里。不單單是因為戰力強、忠誠度高,而且數量龐大到可以被拆分成多支獨立野戰軍。當貝利撒留因波斯入侵而重回東方,就將他們分為至少兩組,分別隨自己轉移或留守原地。但數量上的稀釋,也讓羅馬人在幾乎所有戰場上都暴露出頹勢,終究沒能完成自己的復興大業。

值得一提的是,曾有波斯使者在羅馬營帳內發現,竟然有出身貴族的同胞在以布契拉里身份服役。本想厲聲質問其為何如此不知羞恥,卻被對方斬釘截鐵的回懟道:我不是在為羅馬人服役,我是在為貝利撒留服役!

或許是基於同樣原因,又或是其他自嫉妒者不斷汙衊,晚年的貝利撒留被查士丁解除兵權。但在徹底回歸平民生活前,保加利亞可汗的鐵蹄突然由北方踏向君士坦丁堡。皇帝只能請他重新出山,帶著 300 名已經退役的布契拉里老兵上陣迎敵。結果,又是一場精彩絕倫的伏擊,讓堂堂帝都免於蠻族兵災。

公元 562 年,貝利撒留終於因謀反指控而被判有罪,從帝國將星淪為吃牢飯的階下囚。雖然皇帝出面為其恢復名譽,但屬於他的時代已行將落幕。與此同時,還有大批布契拉里被拆分成更小單位,繼續在義大利、敘利亞、高加索等地作戰,向新來的雇主們討要賞金。

本文網址:https://iotfen.com/history/5654.html

讚! (0)
上一篇 2024年3月14日 下午5:22
下一篇 2024年3月15日 下午12: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