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為什麼要支持義和團向西方列強宣戰?

慈禧從 1861 年起執掌天下大權,直到 1900 年以前,無論內政外交,也都沒有什麼太嚴重的失誤。到了世紀之交的時刻,慈禧的政治經驗應該已經是非常成熟的了,但在此時她卻做出了向十一國宣戰的荒唐舉動,讓所有的人都瞠目結舌。直到今天,也有很多很多的人難以理解慈禧為什麼要這樣做。

正像電視劇《走向共和》裡面的光緒帝說的那樣:大清國連一個日本都打不過,現在要挑戰八國聯軍,這不是瘋了嗎?慈禧連這點道理都不懂嗎?如果她懂,那她又為什麼要主動地去捋虎鬚呢?

下面,本文就嘗試著為大家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慈禧太后為什麼要支持義和團向西方列強宣戰?

事情的起源顯然來自戊戌變法。

戊戌政變之後,慈禧和光緒的關係就算是徹底決裂了。光緒被幽禁在瀛台,慈禧重新開始「訓政」。

但是,光緒此時還是皇帝,而慈禧已經六十多歲了。如果慈禧哪一天突然去世了,那麼光緒勢必會重掌大權。他掌權後,勢必會為戊戌變法翻案,把一切重新顛倒過來。

因此,對於慈禧來說,換一個皇帝就成了必須要做的事情。

光緒沒有兒子,慈禧選中了端郡王載漪之子,年僅十四歲的溥儁,把他過繼給光緒為子,稱為大阿哥。

為什麼選中了溥儁呢?因為溥儁的母親是慈禧的弟弟志祥的女兒,就像光緒是慈禧妹妹的兒子一樣,慈禧歸根結底還是最信得過自己的娘家人。

1900 年 1 月 24 日,慈禧正式宣布溥儁為大阿哥,溥儁正式入宮,準備著登基替代光緒了。

然而,溥儁的事情遭到了強烈的反彈,西方各國公使的反應尤其強烈。

西方各國公使從戊戌變法那時候開始就明顯地站在光緒和康有為一邊,對他們表示支持,這樣一來就和慈禧結下了梁子。西方公使不怕太后老佛爺,根本就不把她的怒火當回事,所以這梁子就越結越深,越深就越讓慈禧產生誤判。

慈禧雖然也算得上見多識廣,但是,她還是摸不透洋人的脾氣。她原本以為洋人到中國來,只是要霸占中國的土地,搶奪中國的錢財,然而,現在讓她萬萬也想不到的是:洋人竟然把手伸到她的家裡來了。

就說廢立新君這件事吧。從 1898 年戊戌政變那時候起,慈禧就對外散布消息:皇上病了,無法處理國事,所以我暫時代理他一段。

但是,洋人根本就不理這個碴。他們非要進宮探病,還要派醫生來給光緒看病。清廷沒有辦法,只好表示同意,結果在 1899 年 11 月 17 日,法國醫生杜福德進入了紫禁城,給光緒帝來了一次全面的體檢。檢查結果是,光緒沒病!

這件事讓慈禧和清廷十分尷尬,同時也使得光緒因病退位這個理由變得難以成立了。

慈禧對於這樣的事情豈能不惱?

現在,溥儁正式成為了大阿哥,任何人都能看出來他即將登基繼位。但是,洋人對於溥儁十分的冷淡,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表示祝賀,明顯就是不支持他,這自然會讓慈禧格外地惱火。

除了洋人的外交官之外,更讓慈禧鬧心的是一件新生事物,那便是報紙。

洋人的外交官礙於自己的身份,很多話都不能明說,但是洋人的報紙不管這一套,它們是什麼都敢說,成天沒完沒了地數落慈禧太后。慈禧是第一個與報紙打交道的中國統治者,實在是沒有經驗,看著這些報紙,她除了憋氣窩火,一點辦法也沒有。

因此,慈禧自然而然地就會想:要是有一個辦法,能把洋人都趕走,哪怕只是趕出北京城呢,那樣也會好辦得多啊。

慈禧太后為什麼要支持義和團向西方列強宣戰?

慈禧絞盡腦汁地想辦法,這辦法自己就來了。

原來,1899 年,山東一帶開始鬧義和拳。時任山東巡撫毓賢是個排外思想嚴重的人,他同情義和拳,厭惡洋人。毓賢一邊把義和拳收編,建成官府批准的民團,這也是義和拳變成義和團的由來。另一邊,毓賢對山東境內的洋人說:「如今這義和團鬧得很兇,我手頭兵力有限,根本就顧不過來。你們還是自己想辦法,找個安全的地方躲起來吧。」

洋人們也沒招了,只好往租界裡跑。當時,山東的青島、煙臺、威海衛都成了外國的租借地,洋人就往這些地方跑。一時間,整個齊魯大地上的洋人竟然都銷聲匿跡了。只是後來有個來自英國的傳教士卜克斯不知好歹,偏要到窮鄉僻壤裡去完成他的傳教事業,結果卜克斯在山東肥城與當地人發生衝突,最終丟了性命。外國公使們本來就對毓賢大大地不滿,所以就揪住這件事不放,迫使清廷撤了毓賢的職務,改派袁世凱到山東擔任巡撫。

毓賢回到北京,把自己的所作所為向著慈禧匯報了一番,慈禧不禁心中一亮:「哎,這倒是個好辦法。」

借助義和團的力量把洋人趕走,或者至少是趕出北京城,這豈不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洋人最多說我清剿不利,也不能把我怎樣。我把洋人趕走,完成帝位傳承的大事那才是最重要的。

慈禧為自己的小聰明感到驕傲。於是,她從 1900 年年初開始,就慢慢地轉變了對義和團的態度。

3 月,著名的頑固派大臣剛毅、趙舒翹到河北涿州考察義和團,考察的結果是「拳民忠貞,神術可用」,這樣一來,就更加堅定了慈禧試圖借助義和團把洋人趕走的決心。

大阿哥溥儁的父親端郡王載漪眼看著自己的兒子只差一步就是戴不上皇冠,心裡著急上火。現在,老佛爺有意要借重義和團的勢力把洋人趕走,載漪那是舉雙手雙腳地贊成。在他的慫恿活動之下,載勛、載瀾、剛毅、徐桐等一大批頑固派大臣站到了一起,竭盡全力地造勢,要慈禧太后和洋人撕破臉皮。隨著義和團的聲勢愈來愈大,清廷與洋人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

2 月 21 日,英法等五國公使聯名致函總理衙門,要求清廷嚴厲鎮壓義和團。

2 月 25 日,總理衙門回信,表示朝廷已經下旨,要山東巡撫袁世凱與直隸總督裕祿負責鎮壓。

3 月 2 日,英法德美意五國公使一起到總理衙門約見了總理大臣慶親王奕劻。奕劻除了重彈朝廷已經下旨鎮壓的老調,沒有什麼更多的表示。

慈禧太后為什麼要支持義和團向西方列強宣戰?

然而,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義和團不僅沒有被剿滅,反而愈演愈烈,這讓各國公使大為光火,於是,在 4 月 6 日,英法德美四國公使聯名發出了一份最後通牒式的照會,要求清政府在兩個月內將義和團剿滅乾淨,否則,各國將會自行出兵代為清剿。

可是,義和團的聲勢變得更加浩大。從四月下旬開始,北京城內就不斷出現大量義和團的傳單揭帖,四月底,北京城的第一個義和團壇口出現了,設在了東單牌樓西裱褙胡同的于謙祠堂。

5 月 18 日,英國公使竇納樂親自來到了總理衙門,詢問清廷的態度。總理衙門的官員還是表示朝廷已經下旨鎮壓了,您回去耐心地等著好消息吧。

竇納樂滿腹狐疑地回到了使館,到了使館,他就接到了羅馬教廷駐中國首席紅衣大主教,在中國傳教已經將近四十年的法國教士樊國梁寫給各國公使的一封信。

樊國梁不愧是中國通,他對於大清朝廷的想法一清二楚。樊國梁在信中指出現在有一個巨大的陰謀,目的是把所有的外國人趕出中國。現在不能再指望清廷的保護了,必須由西方自己的軍隊來保護自己。

樊國梁的信讓各國公使警覺起來,從這時開始,各國公使就陸續要求各自的軍隊進入北京了。

5 月 27 日,慶親王奕劻再次與竇納樂等公使見面。在這次見面中,奕劻試探著提出,各國公使以及在京的洋人是否可以到天津暫避,以便讓清軍順利地剿滅義和團。

很顯然,奕劻這是在走毓賢的路子,打算用聲勢浩大的義和團把洋人嚇走。

但是竇納樂等人一口拒絕,他們還明確地表示,如果清廷不能保護在京的洋人,那麼就將由列強自己出兵保護。

從五月底到六月初,陸陸續續有 420 名各國的官兵從天津乘坐火車來到了北京。

進入到六月份,形勢開始急轉直下。

6 月 6 日,清廷發布一道上諭。上諭的語氣十分溫和,強調義和團都是為了保護鄉里而組建的,義和團的成員都是良民百姓,國家的赤子,充滿了安撫的態度。

6 月 9 日,董福祥指揮的甘軍進駐北京。甘軍名義上是來鎮壓義和團的,但實際上他們和義和團關係密切,慈禧將甘軍調來,自然包含深意。

6 月 10,頭號頑固派分子端郡王載漪擔任了總理衙門首席大臣。從這一天起,北京的義和團人數有了爆炸性的增長。載漪自己也加入了義和團。

6 月 11 日,日本使館秘書杉山彬在出城時,被甘軍士兵所殺。與此同時,北京城對外的電報線路完全被破壞,外國使館與外界失去了聯繫。當然,滿清朝廷也只能靠傳統的六百里快馬來獲取外界資訊了。

6 月 16 日,西方列強的艦隊要求接管大沽口炮台,守將羅榮光堅決拒絕。於是列強的艦隊向大沽口炮台開火,17 日,大沽口炮台陷落。

慈禧太后為什麼要支持義和團向西方列強宣戰?

也是在 6 月 16 日這一天,決定命運的時刻到了。在這一天,慈禧主持召開了御前會議,而且一連開了五天。正是這五天的會議做出了對列強開戰的決策。

6 月 16 日,御前會議在儀鸞殿東配殿舉行,有一百多人參加,屋子裡裝不下,很多大臣只好跪到門外。

首先發言的竟然是光緒。以往光緒在這樣的場合基本上不說話,但是這一次他也坐不住了,嚴厲地痛斥大臣們未能彈壓亂民,致使國家面臨危機時刻。

這時,跪在後面的翰林侍讀學士劉永亨膝行上前,頓首說道:「臣剛剛見過提督董福祥,他說他完全可以將亂民驅逐出城外,請下聖旨,讓董福祥立即照辦。」

一旁的端王載漪衝著劉永亨一豎大拇指:「好,你這是失去人心的第一等好辦法。」

聽了載漪的話,劉永亨嚇得不敢吭聲了。

這時,門外的太常寺卿袁昶要求發言。光緒讓他進來,於是袁昶到慈禧面前跪下說:「臣曾經微服到東交民巷察看,發現有很多團民被洋槍打死,他們的法術不靈啊。」

慈禧說道:「這是土匪,不是真正的團民,真正的團民不會被打死的。」

袁昶說道:「就算團民真的有法術,也不能倚仗他們。自古以來沒有靠著這種東西成事的。」

慈禧的聲音變得嚴厲了起來:「法術不足恃,難道連人心都不足恃嗎?今日大清積弱已極,如果連人心都失去了,何以立國?」

聽到慈禧這樣說話,主和派的人物大多都不敢說話了。主戰派則鬧得很開心,他們紛紛發言,表示應該把義和團組織起來,和洋人對著幹。只有袁昶依舊強烈地反對開戰,他勢單力孤,不得不提高嗓門,大吼大叫地說話,以至於聲震屋瓦。慈禧看著他的眼神都充滿了兇光。

就這樣,大家亂七八糟地嚷嚷了一通,最後也沒做出什麼決策,只是決定派那桐和許景澄二人去勸阻英國將領西摩爾率領的兩千洋兵入京。

第二天,御前會議接著開。光緒又搶先發言,他首先問總理衙門的大臣徐用儀,和洋人交涉得怎樣了?徐用儀支支吾吾答不上來。

這時,慈禧忽然發言,只見她神色凝重,面帶悲憤,幾乎是一字一頓地說道:「現在,收到了洋人的四條照會。第一條,指定一地令中國皇帝居住;第二條,洋人代收各省錢糧;第三條,洋人代管天下兵權——」

說到第四條,慈禧突然停住,不講了。原來,第四條是「皇太后歸政於皇帝」,慈禧大概是有點說不出口,所以就沒講。

這便是義和團事件中最有名的「洋人照會」事件,這份「照會」的出現,把一切希望都扼殺了。

慈禧太后為什麼要支持義和團向西方列強宣戰?

很顯然,照會是假的。關於這份假照會的來歷,目前有不同的說法。

一種說法認為:這是端郡王載漪為了促使慈禧與洋人宣戰,特意偽造的。不過,這種說法還是缺乏直接證據。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這是江蘇糧道羅嘉傑辦的一件傻事。

在上海的租界裡有一家英文報紙,叫做《北華捷報》。報紙預定在 6 月 19 日發布一篇社論,其中就有所謂「照會」中的那四條主張。報社裡的中國員工事先知道了其中的內容,輾轉地被江蘇糧道羅嘉傑知道了。羅嘉傑不知道洋人的報紙並不代表洋人的政府,它是可以隨便發表議論的。羅嘉傑以為這是洋人的「機密情報」,所以就趕緊寫了一封信,命令自己的兒子把信交給北京的榮祿。因為羅嘉傑是榮祿的門生,雙方關係十分密切。

羅嘉傑的兒子在 6 月 16 日把這封信交給了榮祿。榮祿見後,大吃一驚,猶豫了一個晚上,最終還是決定把這封信交給慈禧。於是,這才有了 6 月 17 日慈禧的發言。

慈禧用悲憤的語氣說道:「如今是洋人首先挑釁,亡國就在眼前。如果把江山社稷拱手讓給洋人,我死後無面目去見列祖列宗。與其這樣窩窩囊囊地去死,不如跟洋鬼子拼上一場。」

慈禧這一番話,讓主戰派都熱血沸騰,個個表示,一定要和洋人決一死戰。

於是,6 月 17 日的御前會議就基本定下了要與洋人開戰的調子。

但是,6 月 18 日,兩位地方重臣的奏摺到了。他們是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這兩個人都堅決反對開戰,主張嚴厲鎮壓義和團。

有了這兩位重量級人物的意見,主和派的底氣也變足了一些,於是在 6 月 18 日的御前會議上,兩派人馬又開始爭辯不休。

6 月 19 日,洋人索取大沽口炮台的照會到了。其實,大沽口此時已經被洋人攻克,只是電報不通,北京無人知道。面對著真正的洋人照會,慈禧毫不猶豫地下旨:命總理衙門大臣許景澄到東交民巷送達大清的照會,限令北京所有的洋人在 24 小時之內,由清兵護送,轉移到天津。否則,大清朝廷不能保證他們的安全。

許景澄遵旨起身要走,光緒帝顧不得皇帝的尊嚴,急忙站起來,一把拉住許景澄用哀求的語氣說道:「等一等,咱們再好好商量一下吧。」

慈禧在一旁怒斥道:「你放手,休要誤事。」

這時,禮部侍郎聯元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地說道:「縱然要開戰,也不能向所有列強宣戰啊!還是選擇法國一個國家吧,咱們只向法國宣戰好了。」

然而,這沒有用,大清的照會還是正式地發給了各國使館。

慈禧太后為什麼要支持義和團向西方列強宣戰?

6 月 20 日,又是關鍵性的一天。

在這一天,東交民巷的各國使團經過商議,認為 24 小時撤退到天津根本無法做到。大家推舉德國公使克林德代表大家去總理衙門交涉。

然而,克林德出門後,很快就被董福祥的甘軍所殺。

這樣一來,各國使團就不再與清廷交涉了,他們開始把使館區封閉起來,禁止出入。而清軍和義和團攻打東交民巷的戰鬥也在第二天就打響了。

在 6 月 20 日這一天,慈禧下令草擬宣戰詔書。她的頭號親信,北洋大臣榮祿不得不找了一個機會,單獨向慈禧進言,表示反對開戰。慈禧對他的態度很冷淡,聽他說完後,說道:「一會開會的時候,你要還是這個意思,那就別說什麼了。」

慈禧的另一位親信寵臣慶親王奕劻則是自始至終一言不發。

於是,6 月 20 日的御前會議,確定了宣戰詔書。

但是,在實際情況下,宣戰詔書並沒有送交給各國使館,所謂對十一國宣戰並沒有成為事實。宣戰詔書只是對各省督撫下達,要他們全力支持開戰。同時,在宣戰詔書中,也沒有明確表示要對哪些國家開戰,只是含糊不清地稱為「彼等」。

因此,所謂對十一國宣戰,只是一個內部說法。實際上,慈禧就算是勉強給自己留了一條後路,沒有正式地對列強宣戰。

我們縱觀慈禧在義和團事件中的決策過程,可以發現:慈禧首先是耍小聰明,試圖借助義和團來把洋人趕走。但是,列強們也不傻,他們一眼就看穿了慈禧的伎倆,針鋒相對地和她對著幹。

在這種情況下,義和團運動如火如荼的發展,給慈禧造成了錯覺。她以為,憑藉義和團人多勢眾,「民心可恃」,和洋人打一仗是完全可以的。所以,她不顧強烈的反對意見,一意孤行地選擇了開戰。結果,戰鬥一打響,她就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但是到了這個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

這應該就是慈禧選擇支持義和團,向列強開戰的原因之所在。

本文網址:https://iotfen.com/history/597.html

讚! (0)
上一篇 2023年12月20日 下午2:33
下一篇 2023年12月21日 上午10:4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