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需要學會如何在孩子生病期間陪伴孩子

父母需要學會如何在孩子生病期間陪伴孩子

經常會有人來問,最近孩子經常感冒,比如一個月一次或者兩次,一去上學或者一去幼稚園就生病,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直接了當的回答,不是有什麼問題,是最近流行的病原體確實比較多。

和以往不同的是,在這個各種疾病的流行季,不光是我們的孩子,我們自己也在經歷一波又一波的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腸道病毒、支原體、流感、腺病毒等等,好了這個,來了那個,此起彼伏……是什麼造成了現在的狀況,我不確定,唯一確定的是,我們在生病的時候,挺難受的。在自己的身體也不在最佳狀態的時候,要陪伴生病的孩子,還要關注一起被傳染而生病的老人,顯得有點力不從心。

在最近的幾個月裡,我們都在經歷類似的難受和力不從心。

所以,我想跟你說說,「孩子生病期間,該如何陪伴?」

孩子的難受都寫在臉上,會表達的孩子會不停的把難受的感覺表達出來,說著這裡或者那裡有多麼的不舒服,也可能會一直哭鬧、哼哼唧唧,會不好好吃飯,會想被抱著,會睡覺不踏實,會用各式各樣的症狀(發熱、咳嗽、鼻涕等一大堆)告訴你,他有多難受。

除了尋求醫務人員幫助的那一小段時間,大部分的時間,是你在陪伴著孩子,和他們一起度過這些難受,或者和他們一起體驗難受,一起恢復。

父母需要學會如何在孩子生病期間陪伴孩子

我想問你,在這些時光裡,你是什麼感覺?

我經歷了很多場景,也根據學習群裡的提問想像了很多場景:

比如,在孩子發熱的時候,頻繁地摸他的額頭,反覆的用體溫計測量現在是多少溫度;

在孩子咳嗽的時候,希望他們多喝水,或者餵水;

在孩子流鼻涕的時候,給他遞紙巾,幫他擦鼻涕;

在孩子喊痛的時候,不停的安撫和安慰;

用手機在網路上不停的搜尋資訊和諮詢;

在各種醫療機構的網站上預約醫生和查看報告;

在網路上聽兒童疾病護理的課程;

在跟其他家庭成員溝通現在的狀態,一起協商接下來該怎麼辦,要不要看醫生,要不要吃藥;

在給孩子餵藥的時候各種威逼利誘;

在等檢查結果的時候的著急;

在這些場景中的你,是什麼感覺?

孩子們各種難受的體驗會讓自己直接體驗到各種難受。

比如我的孩子中耳炎期間耳朵不舒服,他會每隔幾分鐘喊一次媽,「媽媽,我暈,我耳朵疼」,難受的體會瞬間傳遞給我,我該怎麼回答?「媽媽知道你很難受」「媽媽來看看是哪裡疼」「咱們已經吃了藥哦,很快,到明天就不疼了」「我們來聽聽故事,分散一下注意了吧!」

孩子因為不舒服而哭鬧的時候,在不停表達自己難受的時候,我臉上和嘴上溫柔的安撫,心裡想的是「你快停下來吧,我快不行了。」

孩子們的不舒服,會讓家庭成員都處於擔心和緊張焦慮中:「怎麼又發燒了?」「孩子不舒服,晚餐做點什麼好啊?」「咳嗽咳得好厲害」

這種擔心和焦慮也會傳遞給你,如果自己心裡有數,可能還有精力去安撫除了孩子以外的其他人,在自己也不確定的時候,聽到這些是什麼感覺?

父母需要學會如何在孩子生病期間陪伴孩子

在這些場景中,除了根據需要進行必要的醫學干預(這些你在兒科課程中能學到,也能通過諮詢醫生獲取),你和孩子的真實感受最重要,我們陪伴的也就是這些感受。

你對孩子的不舒服感同身受,你還知道其他人也被傳遞了不舒服的感覺,開始焦慮起來了。你也有自己的體驗,清楚的知道,現在經歷的是多麼真實的不舒服的感覺。

溫尼科特說,媽媽最重要的是「倖存」。在陪伴生病這件事上,用」倖存「也很貼切,傳遞給我們的不舒服和焦慮,我們如果接得住,沒崩潰,也是一種倖存。在媽媽和家人一次次的「倖存」中,我們和孩子一起獲得了希望和體驗。

從道理上,我明白,孩子幾分鐘叫我一次,是在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對他來說是很好的,因為他能表達,有情緒的出口。從原理上說,我也知道,用了某種藥物或者干預,要觀察療效,奏效需要時間,但在等待的過程中,也是煎熬的。

所以,其實崩潰也是必然的,也是經常有的,只不過沒在孩子面前崩掉,每個媽媽都有這樣的時刻,瀕臨崩潰或者已經崩潰並不可怕。我們出現負向的情緒,感覺很不好也是常有的是,如果不管不顧這些不好感覺,這些未被我們識別的負情緒,不會消失,而是會找到另一個出口,比如出門和某某陌生人發生摩擦。

我們可以給不好的感覺一個空間,我們感覺被孩子生病相關的事情搞得喘不過氣的時候,尋求醫生幫助是一個方法,醫生可以幫你解決醫療問題,但是情緒問題不能依賴醫生,有時候過多的焦慮和情緒還會適得其反,增加更多的過度干預。去兒科學習群裡聊一下,和不給你增加負能量的人抱怨一下,讓自己先被好好陪伴。

陪伴生病孩子,是在經營和孩子關係過程中的一小段困難模式,是對我們體力、精力、情緒的考驗,過關技能等軟硬體我們都有,請相信自己和孩子。

本文網址:https://iotfen.com/baby/2136.html

讚! (0)
上一篇 2024年1月7日 下午2:41
下一篇 2024年1月9日 下午1:5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