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文化不等於酒文化

酒桌文化不等於酒文化

又到年底,又到年會季,想必很多人又要為喝酒頭疼了。在中國,有幾年工作經驗的人,幾乎都會經歷各式各樣的酒局,無論是聯誼會,團建,領導「關心」,年會,半年會,聯絡客戶,同事增進感情,所有名目到最後都會變成一桌酒局。

總之,所有超過 3 個人的飯局(除了時間緊湊的午餐),最後總是演變成酒局。似乎除了喝酒,沒有任何別的辦法聯絡感情,增進關係,拿下客戶了。

招銷售或類似工作時,領導最看重的,也往往是「能喝多少」。熱衷於酒局的人各式各樣,有些是被迫,這部分人會用以下理由說服自己。這是中國文化,在中國,就得這樣。

不喝酒就做不成生意,不喝可以嗎?領導敬酒誰敢不喝?沒辦法,上桌了就得喝,不喝像什麼樣子。

也有不少真的「喜歡」酒局的,他們的理由更理直氣壯:中國文化,中國傳統,老祖宗的文化,怎麼能丟了?酒中自有深意,自有很多人情世故,自有深厚傳統,年輕人不要抗拒,要多喝,喝多了,自然會懂。喝酒見真章,酒後見人心,不喝酒怎麼深交?喝酒殺菌,度數越高越殺菌,喝了百毒不侵身體倍兒棒!

筆者目前所在的公司就來了這樣一個酒局文化鼓吹者,沒事就科普參加酒局的好處,一上桌也真能喝,起碼 1-2 斤白酒的量,一口一大杯,還說起自己之前在酒桌上的光輝業績:

一個客戶跟我(不是筆者)說:「小葉啊,這杯喝完,這個項目就給你做。」「我當時就一口乾了,那年賺了 xxx!」

聽起來厲害的不得了,不過,這位酒鬼加入也有 2-3 個月了,酒局也參加了 10 多場了,就是沒看到他拉來外部業務。每場就到處找人過酒招,十足酒鬼一個,見到就避而遠之。

那麼,酒局真的能增進感情嗎?有一個很簡單明顯的反例:

真正親近的家人朋友在一起,往往不會拚命喝酒,就算有人愛喝,也不會拚命勸別人喝,畢竟,這是真的「自己人」,不是酒桌上那種「不喝這杯就不是兄弟!」「是兄弟一口乾!」「喝完這杯,再來一杯!」的酒肉「兄弟」,哪有「兄弟」逼著「兄弟」喝酒,逼著「兄弟」脂肪肝,肝癌,喝到吐喝到死,這可真是「不死不休」的好兄弟。

酒桌文化不等於酒文化

你見過哪個老爹對兒子說:「快喝完這杯,不喝不是我兒子!」或者哪個親兄弟對親兄弟說:「這杯不喝掉,就等於不認我這個兄弟!」或者哪個真好朋友對好朋友說:「感情深,一口乾!」

真正的親朋好友,從來不需要靠喝多少酒來證明所謂的關係;反之,但凡要靠酒桌上干酒來證明的關係,也不太可能是真正的好朋友,好兄弟。

絕大多數酒局上摟著抱著貼著哭著「掏心窩」拍胸脯的行為(當然,有很大一批酒德更差的利用酒後的失態渾水摸魚,揩油鹹豬),無非是一場又一場愚蠢而腦殘的「表演藝術」,誰如果把這些「心窩」當真,第二天拿著酒桌上的「承諾」去找某人,那只會被人當做沙雕處理。

公平的說,酒局文化並非毫無作用,對於那些想往上鑽營的,想大拍馬屁的,酒局和酒桌是個非常好的應用場景。中國式職場的某種本質:

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渠道來接近值得接近的人,盡我所能討其歡心,用各種手段挖出對方的喜好,並投其所好。而一起做過上不得台面之事,老大會覺得你在某些領域是值得「信任」的,就打開了獲取項目或提拔升職的通道。

但這種「信任」,很難等同於真正親朋好友之間的情感,其本質是互相利用。酒局,讓一些人得以接近另一些人,讓一些人敢於收受另一些人的「表示」和「心意」(一般而言,絕大多數老大不會笑納來自不認識不熟之人的「心意」),對這幾方來說具有「重要」的「社交」鑽營意義。

中國有非常濃厚的酒桌文化酒局文化(還自帶一套黑話切口),但這就是酒文化嗎?至少在筆者看來,所謂的酒文化,必須要有品酒的過程,要有分辨好壞的過程,起碼不能拿起酒就一口乾,或者只有社交工具的用途,比如拿著杯子對著某某說:我喝完,你隨意!這樣喝酒,應該完全沒有品酒的過程,對酒的了解要麼是牌子(茅台、汾酒),評價翻來覆去就那幾句:

醇香,入口香醇,舒服,好酒!老子喝一口就知道是好酒!這酒後勁大,好!

要不就是:好辣,還有股塑膠味!

這樣的人,就算喝的再多,也很難說會品酒,而這樣的人組成的群體,也很難說有酒文化。當然,中國這麼大,必然有很多人會喝酒懂喝酒,但這種酒文化和酒桌文化相比,大概只能算小眾自嗨了。

本文網址:https://iotfen.com/culture/3899.html

讚! (0)
上一篇 2024年2月1日 下午6:23
下一篇 2024年2月2日 下午12:4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