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翰困境:安史之亂爆發前的唐朝邊將

哥舒翰困境:安史之亂爆發前的唐朝邊將

天寶十五載的新年(756 年),安祿山在洛陽稱帝,為了順應當時「四星聚尾於燕」的天象,安祿山僭號為「大燕皇帝」,設置文武百官,正式宣示了對唐廷的反叛。安祿山大軍與官軍相持於陝郡一線,為了挽救局面,名將哥舒翰被「空降」在潼關擔任統帥,面對的任務艱巨無比。

和以往打仗不同,這次他帶領的是一支他完全不熟悉的軍隊。整個大軍號稱二十萬,實際大約為十萬人。主要部隊,都是高仙芝才訓練了一個月的新募士卒,戰鬥力堪憂,再加上這些人與高仙芝的感情深,高仙芝在軍營中被當眾處斬,這些新兵多多少少都有些牴觸情緒,至今已然是無士氣、無戰力、無服從的「三無」士卒。

稍微能用的,則是蕃將火拔歸仁所率的部落兵,火拔歸仁是哥舒翰的老部下,對哥舒翰來說也算是自己人,手下的部落兵都是受過一定訓練的,戰鬥力雖不如東北邊軍,但是也堪堪可用。其餘剩下的,則是從契苾、渾、思結、奚結、沙陀蓬子等十三部落徵調的僕從兵。皇帝下詔徵召各鎮邊兵回援,可各鎮的邊防壓力都很大,最開始都只是派了手下羈縻州的部落調兵回援。邊兵未到,來自天南海北的各部落組成的「萬國雜牌軍」卻到了,朝廷大筆一揮,全都劃給了哥舒翰指揮。

而哥舒翰就厲害在,把這麼難的一道題解出來了。他癱了半個身子,腦子卻清醒得很。剛剛進入軍中主掌帥印,哥舒翰便聲稱生病了,將軍政大事全交給了皇帝安插在他身邊的行軍司馬田良丘,田良丘哪裡挑得起這麼重的擔子,一下子焦頭爛額,只能繼續把事情派下去,讓軍中的王思禮分管騎兵,李承光分管步兵。可王思禮和李承光誰也不服誰,相互要整個先後,田良丘費盡心力,也壓服不了他們。哥舒翰、田良丘等到了潼關就任沒多久,大軍的管理層就亂了套。

好巧不巧,只有哥舒翰能鎮得住他們。王思禮曾是隴右道驍將,跟隨哥舒翰征討九曲;李承光曾是河西兵馬使,也是哥舒翰的老部下。在別人面前,王思禮和李承光斗得烏煙瘴氣,可在癱瘓的哥舒翰面前,他們二人卻溫順得像是小白兔。靠著王思禮和李承光,哥舒翰雖然連走路都不能,卻漸漸控制住了這十萬大軍。他治軍極為嚴酷,最初曾讓士卒們怨聲載道,但是漸漸地,嚴酷的軍法卻有了意外的效果,哥舒翰到任一個月後,成功擊敗了前來攻打潼關的安祿山之子安慶緒,取得大捷。他是個狠人,能狠下心來,消耗數萬條人命,打下了石堡城,換取一個「哥舒夜帶刀」的聲名。而對自己人都這麼狠,更何況是對敵人?

開元朝以來的邊將中,哥舒翰或許是最會玩政治鬥爭的一個。他因為王忠嗣事件的政治漩渦而就任節度使,此後便深深地參與到了唐廷的宮廷鬥爭當中。先是幫助楊國忠來對抗李林甫,然後是幫助楊國忠攻訐安祿山。政治鬥爭是一種慣性,一旦深陷其中,便會彷彿被推著走一樣,一刻不停地進行著權力的遊戲。

原朔方節度使安思順作為安祿山沒有血緣關係的族兄弟,但並沒有參與安祿山的叛亂。所以唐廷只是火速將其調回長安,剝奪了他的軍權,並沒有施以其它懲罰。哥舒翰與安思順素來不對付,來到潼關後,他偽造了安祿山寫給安思順的信件,揭發安思順私通叛賊。此時的皇帝已經是驚弓之鳥,寧可錯殺,不可放過,收到哥舒翰的檢舉,連宰相楊國忠的求情都不理,便立刻誅殺了安思順。

安思順被殺事件,給宰相楊國忠極大的觸動,包括他在內的朝臣們,對哥舒翰的力量終於開始發自內心地恐懼。他們意識到,哥舒翰已經是整個大唐朝廷最有權勢之人,哥舒翰手握的兵權、在軍中的聲望無人能及,叛軍對潼關一次又一次地進攻,潼關卻在哥舒翰的指揮下,靠著一群新兵、蕃兵,將這座關隘守得固若金湯,這些都讓他在朝廷中的話語權超過了楊國忠。

哥舒翰困境:安史之亂爆發前的唐朝邊將

挑動起安祿山的叛亂,楊國忠的添柴燒火功不可沒。當初楊國忠因為安祿山造反而得意,就是因為他在朝中的話事權提升了。楊國忠本以為,安祿山不過是一介法外狂徒,可以輕易剿滅,誰想到叛軍勢如破竹,還攻克了洛陽。這讓整個朝廷無比倚仗前方平叛的節帥,楊國忠偷雞不成蝕把米,不僅沒有提高自己的地位,反倒因為安祿山打起「肅清奸臣楊國忠」的旗號,而惹了一身騷。

安祿山叛亂以來,所過之處,生靈塗炭,人們都人為安祿山叛亂是因為楊國忠驕橫放縱所致,無不對楊國忠切齒痛恨。楊國忠聽說,已經有人在勸說哥舒翰趁機想辦法除掉他了,哥舒翰遂沒有答應,楊國忠卻深陷在恐懼中–他現在還沒被哥舒翰除掉,只是因為哥舒翰暫時不想,而不是哥舒翰做不到,這也意味著哥舒翰隨時都可以上奏天子,或者直接揮兵向西,取他的腦袋。

恐懼之下,楊國忠只能想辦法保護自己了。他報告皇帝,說現在潼關雖然有大軍把守,但後無援兵,一旦潼關失守,長安城就危險了,因此他請求挑選士卒三千人,在禁苑中訓練,以應付不測。皇帝同意後,楊國忠還另外招募了一萬人,屯兵灞上,令他的親信杜乾運統領。名義上是抵禦叛軍,實際上卻是為了防備哥舒翰。哥舒翰得知後,也怕被楊國忠謀算,於是就上表請求把駐紮在灞上的軍隊歸於潼關軍隊統一指揮。六月一日,哥舒翰把杜乾運召到潼關,找了個藉口,將其殺害。

楊國忠和哥舒翰,於是徹底翻臉。皇帝、宰相、元帥,面對著潼關外的十五萬叛軍,卻各有各的心思,彼此懷疑著,斗得越來越厲害。天寶十五載的春夏之交,河北叛亂的局面越來越有利於唐廷。隨著郭子儀、李光弼、顏真卿、賀蘭進明等軍的節節勝利,河北的大部分地區再次回到了大唐朝廷的掌控之中,而盤踞在河南的安祿山偽燕政權,則在步步緊逼之下,陷入了四面楚歌的態勢。

西面,有哥舒翰二十萬大軍牢牢駐守,安祿山軍半年來沒有找到突破的機會。東面,一個叫張巡的小官守住了雍丘,面對來犯的叛軍予以迎頭痛擊,阻止了偽燕政權向東南大運河方向的擴張。南面,南陽節度使魯炅率領嶺南、黔中的蠻族兵,以及襄陽招募的民兵,沿著滍水修築起了防線,將叛軍擋在了南陽,保衛著山南道的安全。北面,河東節度副使程千里駐守上黨,郭子儀、李光弼、顏真卿平定冀南,對河東、河北的安祿山勢力進行拉網式的肅清。

一張包圍網,隱隱之間鋪就了起來。郭子儀、李光弼已經上奏天子,講明了他們對下一步戰略部署的建議:在潼關的哥舒翰暫且保持防守姿態,穩住安祿山在河南的主力;然後讓郭子儀、李光弼率領朔方軍北上范陽,直搗叛軍巢穴,抓住他們的妻子、兒子作為人質用來招降,這樣叛軍內部必定大亂。然後,便是收緊包圍網的時候。到那時,平定安祿山之亂,便指日可待了。

連安祿山也對自己的渺茫的前途感到恐懼,他召見了起兵時的心腹謀臣高尚、嚴莊,向他們大發牢騷:「你們幾年來都教我造反,而現在大軍被阻於潼關,數月不能攻破,北歸的路也被斷絕,官軍大集,我們所占據的只有汴州、鄭州等幾個州郡,如何能夠取勝呢?」叛軍主帥都對勝利失去了信心,整個偽燕政權內部則更是一片愁雲慘澹。
但是接下來,局勢的發展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在朔方軍在河北一路凱歌高奏的同時,唐廷對哥舒翰的信任,卻因潼關遲遲未能出兵,而逐漸消耗殆盡。按照唐廷君臣的想法,郭子儀、李光弼一路的朔方軍從井陘入河北,切斷安祿山後路之後,潼關的哥舒翰便可以率領二十萬大軍出關,與朔方軍南北夾擊,到那時候,這偽燕政權的一干叛逆的末日就到了。

哥舒翰困境:安史之亂爆發前的唐朝邊將

可是在唐廷看來,哥舒翰在潼關的表現太讓人失望了。天寶十五載的整個上半年,哥舒翰始終龜縮在潼關內,又是修牆,又是挖壕溝,做著打長時間防禦戰的準備,絲毫沒有想過出擊。雖則也是屢次擊退安祿山來犯之兵,但那戰報與朔方軍的相比,明顯不夠看。這不由得讓唐廷君臣質疑起主帥哥舒翰來–朝廷屢屢催促哥舒翰出征,望他早日收復洛陽,但哥舒翰總是找各種理由推搪,這樣消極避戰的做法,不是能力問題,就是態度問題。

如果是能力問題的話,那就說明哥舒翰年紀大、身體差,腦子不好,不足以勝任主帥的職責。這對唐廷君臣來說還好說,只要哥舒翰出戰,把事情交給手下的行軍司馬田良丘來處理便是,皇帝還巴不得如此。可若是態度問題,那這問題就大了。說輕了,就是手握重兵,畏戰不前,說重了,那就是擁兵自重,圖謀不軌,不管是那一項,都足以讓李隆基有理由像對付高仙芝那樣,派個宦官,帶把尚方寶劍,將哥舒翰斬於軍中。

從李隆基到楊國忠都弄不懂了,明明哥舒翰手中有號稱二十萬的大軍,明明安祿山軍在河北丟盔棄甲,證實他們其實外強中乾、不堪一擊,那哥舒翰為什麼始終不敢出關一戰?當年那個橫行青海夜帶刀的殺神,如今被洛陽的那個胡羯胖子嚇破膽了嗎?

這時,從潼關外回到長安的人報告說,陝郡附近只有崔乾佑率軍駐紮,人馬不足四千,而且士卒羸弱,毫無防備。這讓楊國忠又一次找到了催促出兵的依據,立刻報告了李隆基。李隆基同樣對哥舒翰不耐煩了,只想要早點結束這場動亂,還自己一個安穩的老年生活,如今潼關劍拔弩張,讓他連華清池的溫泉都泡不成,這日子他也受夠了。所以又一次派遣宦官前往潼關,催促哥舒翰出兵。

但哥舒翰非但沒有奉詔,反倒抗奏說,唐廷收到的情報有誤,所謂崔乾佑四千兵孱弱無備,都是安祿山軍有意放出的煙霧彈,奏表中說:「安祿山久習用兵,不會沒有防備。這一定是故意示弱來引誘倭軍,如果此時出兵,正是中了安祿山的計謀。而且叛軍遠來,利在速戰速決,我軍據險扼守,利在長期堅持。何況叛軍殘暴,失去人心,形勢正變得越來越不利,內部遲早生出內亂,到那時再乘機進攻,就可不戰而勝。我軍最主要是要取勝,何必要立刻出兵呢!現在各從其它軍鎮所征的邊兵大多都還沒有到達,請暫且等待一段時間。」

而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也上書勸唐廷不要輕易出動潼關之兵。潼關之兵是一群烏合之眾,這一點哥舒翰知道,關外的安祿山叛軍知道,河北的郭子儀、李光弼也知道,恐怕只有李隆基、楊國忠一干君臣不知道。

大唐歷來有著出將入相的傳統,每個時期,朝中都有曾經擔任過邊疆主帥、軍事經驗豐富的宰相。可自從李林甫時代以來,朝廷便斷了出將入相的通道,如今的唐廷中,楊國忠、陳希烈、韋見素,都在軍事方面沒有什麼突出的才能。楊國忠只想著防備哥舒翰圖謀自己,於是堅持勸說著皇帝,說叛軍沒有準備,若哥舒翰再逗留拖延,將要失去大好的戰機。

而皇帝李隆基,也已經習慣了多年的太平生活,住在深宮之中,如何知道潼關駐紮的那支軍隊究竟是怎樣的情況?他們算的更多是經濟帳、政治帳。其實唐軍的後勤是個問題:關中的糧產原本就無法支撐整個長安近百萬人口的消耗,如今安祿山亂起,隔絕了大運河,江南的米糧無法運入關中,關中只能依靠消耗存糧來維持周轉。六月時節,夏糧未熟,朝廷已經無法供應潼關大軍的糧草了,要是再拖下去的話,大軍遲早要斷糧。

哥舒翰說還要暫且等待?那不行,李隆基等不及了,他派遣宦官馳往潼關,繼續敦促哥舒翰出兵。在潼關,敦促出兵的宦官接踵而至,一天要來好幾批,他們帶來的都是皇帝的唯一要求:出兵!哥舒翰明白,如果自己再不出兵,高仙芝、封常清就是下場。逼迫至此,如之奈何?接見了又一輪催促出兵的中使後,哥舒翰崩潰了,撫著胸膛,放聲大哭。六月初四日,親自率兵出關。他們將在五天之後兵敗,隨後長安淪陷,天子南逃。

本文網址:https://iotfen.com/history/6404.html

讚! (0)
上一篇 2024年4月28日 下午5:52
下一篇 2024年4月29日 下午1:3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