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疼!孩子在外社交受挫折,父母如何正確助攻?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們才發現,孩子最讓人擔心的不是分離焦慮、不是在校學習,他最差的一門功課竟然是「交朋友」。

心疼!孩子在外社交受挫折,父母如何正確助攻?

之前就有這樣一則新聞–小男孩邀 32 名同學慶生,被集體「放鴿子」!

原來,美國亞利桑那州一名叫泰迪(Teddy)的男孩度過 6 歲生日,他媽媽為他精心安排了披薩派對,還準備了 32 個糖果袋,等待同學到場。

不料,到了慶生宴當天,32 位家長和孩子竟全部缺席。

媽媽馬濟妮說,只有一位家長提前打了招呼說無法前往,其他人則完全沒有消息,只留下滿桌披薩和泰迪一個人,令人心疼。

馬濟妮坦言,自己很難過,也非常心疼泰迪。雖然他還小,但他臉上掛滿了失落。

如果孩子再大點,遇到這種情況,真不敢想他會受到什麼樣的打擊。

無助的她,把這件事發到了網路上。也想問問網友有什麼辦法可以安慰孩子……

事情意外被 NBA 菲尼克斯太陽隊(Phoenix Suns)和菲尼克斯崛起足球俱樂部(Phoenix Rising)注意到。球隊給泰迪一家送出 4 張門票,還邀請泰迪來主場慶生。

球隊的舉動讓人暖心,故事到這裡似乎也有了圓滿的結局。

但媽媽馬濟妮在後來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雖然有家人的陪伴,泰迪後來也很開心,但我卻覺得自己的心都要碎了。」

我們忍不住想,為何泰迪會遭受如此大的社交困境?我們相信媽媽也一樣,為了泰迪「交朋友」這件事,一定會找到更多方法、付出更多努力。

心疼!孩子在外社交受挫折,父母如何正確助攻?

孩子社交有困難 3 句話千萬不能說

其實像馬濟妮這樣為孩子交友操碎心的家長不在少數。

多數孩子,3 歲開始就有了社交意識,但在尋找「社群」和交朋友的過程中,大部分孩子都會遭遇挫折。

當他們被朋友拒絕後,通常會束手無策。這時,他們第一個想到的求助對象便是爸爸媽媽。

但如果這時候,爸爸媽媽沒有及時感知孩子的需求,關注到他們的內心感受,不僅會傷了孩子的心,更可能錯過孩子社交意識培養的關鍵期。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如此困擾於「沒有朋友」這件事,都會十分心疼,一想到孩子在學校有可能被冷落孤立,更是容易著急。

有時候,爸爸媽媽的本意是想幫助孩子,但情緒一上頭,下面這幾句話便脫口而出:

不玩就不玩 有什麼了不起

懸疑網劇《隱秘的角落》裡,主角朱朝陽就是個「沒人跟他一起玩的孩子」。

老師向他媽媽反映,「這孩子,成績非常好,但是他沒有朋友。」

媽媽當即反駁老師:「學生應該以學習為主,交朋友是進入社會才做的事!」

「不交朋友又怎麼樣」,這是不少家長的內心想法。

來學校是為了讀書的,又不是來交朋友的,他們不喜歡我的孩子,說不定是嫉妒我孩子成績好呢。

劇中,朱朝陽為了能和別人一起「玩」,開始學會偽裝、隱藏、甚至「犯法」,最終不知不覺滑向罪惡的深淵。

美國波士頓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Lawrence Cohen)指出,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歸屬感,需要被歡迎和接納。

孩子需要朋友,不僅是「一起玩兒」,還要一起成長,一起學會合作與溝通。

面對孩子的求助,如果父母總是回以「管他呢」、「不玩也無所謂」的答案,會讓孩子沒有發洩壓力、傾訴煩惱的途徑,得不到問題解決的指導,久而久之,甚至有可能產生心理問題。

心疼!孩子在外社交受挫折,父母如何正確助攻?

就你這樣 我也懶得理你

孩子小時候,交朋友很容易受挫。如果這時候,爸爸媽媽不能助攻一把反而奚落,這會讓孩子難過。

之前路過公園,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看到一群孩子玩皮球,小聲走過去問:「我能和你們一起玩嗎?」

結果那四五個孩子根本沒搭理這個「小屁孩兒」。

男孩被無視後,哭唧唧轉身尋求媽媽的幫助。媽媽看著嘟嘟囔囔的兒子,十分不悅:「別哭了!我也懶得理你!」

被媽媽一頓兇,小男孩哭得更大聲了。

孩子在社交中被別的小朋友拒絕,已經夠難過了,這時最信任的媽媽又指責一句,無疑讓孩子的自卑「雪上加霜」。

這種充斥著負面情緒的回答,會磨滅孩子的自信,讓孩子對交友心存畏懼。

都是別人不好

還有一些爸爸媽媽,當孩子跟小伙伴相處時,會全程盯著,深怕孩子受委屈,一發現風吹草動,馬上站出來保駕護航。

這孩子真沒禮貌,別理他!

不要和他玩!他不好,我們走!

別的小朋友碰了自己孩子,當即就覺得對方是一個壞孩子,趕緊拉著孩子遠離。

但除去惡意攻擊、霸凌的情況之外,父母這樣是在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世界,看似保護了孩子,實則阻礙了孩子正確面對和解決問題的道路。

孩子們本身就是在吵吵鬧鬧中學會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存智慧,在遇到問題時,積極想辦法解決,建立起孩子們自己的規則,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家長的過度保護,反倒是剝奪了孩子的成長機會,久而久之,將會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孩子無法掌握正確的人際管理能力。

心疼!孩子在外社交受挫折,父母如何正確助攻?

有勇氣有方法 突破孩子的社交困境

孩子社交遇到問題時,父母情緒上頭時的幾句簡單回復,並不能回應孩子的訴求。

當孩子受挫哭泣,爸爸媽媽可以做一個好電源,給孩子充電,讓他滿血復活。

先和學校老師、孩子、同學家長等聊聊,問問孩子的在校情況。

同時,也要慢慢教會孩子掌握社交策略,幫助孩子真正解決問題。

我們要對孩子說:「如果你想和其他的小朋友玩兒,要去主動加入他們。」

會有爸媽說,我家孩子就是很膽小欸,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辦。

培養勇氣

爸爸媽媽要鼓勵孩子發現別人的閃光點,先要做到多多誇獎孩子自身的閃光點。

被父母尊重、認可的孩子,自己也會有強大的動力,去相信這個世界、這個社會的美好與值得。

孩子剛開始與同齡人交往時,爸爸媽媽可以帶著他和別人打招呼,小朋友、大朋友,都可以嘗試問好,在家長的陪伴下,孩子會更有勇氣踏出「主動」這一步。

變通話術

很多家長教給孩子的第一句社交語言,通常是「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嗎?」

成年人聽到這句話一般都是欣然同意,但孩子的世界卻不一樣。

否定詞常常是低齡孩子們的通用語,他們本身就喜歡用「不要」這樣的詞彙,有時候,其他小朋友並非真的拒絕,而是下意識的一個回復。

所以,不妨讓孩子試試這樣說:「我們一起玩捉迷藏怎麼樣?我知道一個很好的秘密基地噢!」相信沒有幾個孩子能夠拒絕遊戲的「誘惑」。

心疼!孩子在外社交受挫折,父母如何正確助攻?

換位思考 不做小刺蝟

當孩子說「都沒有人跟我玩」的時候,我們要引導孩子去換位思考,是不是自己在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時候有點專橫。

是不是不按照自己的意思做就發脾氣?

是不是不願意和別人分享自己的玩具?

有沒有欺負別的小朋友?

我以前看過一部治癒小短片–《小刺蝟》。

一隻可愛的小刺蝟剛剛轉入新班級,微笑著和大家打招呼,還沒走兩步,就碰掉了同學的文具,把課桌弄得一團亂,踢足球又把球扎破了……於是,一起玩鞦韆的時候,同學都不敢幫它推。

有的孩子也是這樣,無形無意間,長出了扎人的刺,他們很可能沒有去換位思考,你和他說「別人也會痛」,他卻沒體會到別人是怎樣一種心情,很難真正改變自己的行為。

我們要問問孩子有沒有做一隻「小刺蝟」?告訴孩子:刺蝟身上的刺會傷害別人,只有我們把刺包起來,我們才能擁抱別人,才能和別人一起玩耍。

短片中,泡沫管插在小刺蝟的每一根刺上,其他同學都來擁抱它,小刺蝟露出了它久違的微笑。

我們的重點就是讓孩子明白,這個世界上,一定有愛你的人,要學會換位思考,給他人擁抱你的機會。

在尊重、真誠、主動的底層邏輯下,我們還要告訴孩子,不用讓每個人都喜歡你。

就像我們沒辦法愛上書架上的每一本書一樣,我們不可能和身邊所有的人做朋友,別人也有不喜歡我們的權利。

我們做好自己該做的所有事情,就可以靜待花開。

心疼!孩子在外社交受挫折,父母如何正確助攻?

心理學家說過:

「童年是經歷各種自發體驗的過程,既有溫暖,也有衝突。孩子只有全然經歷過,才能發展出真正理智和自由的心智。」

認真對待孩子的每一位朋友,溫柔理解孩子在交友過程中的每一份情緒與挫敗,感受孩子在與朋友相處中的敏感內心,是爸爸媽媽給孩子送上的最好的禮物。

本文網址:https://iotfen.com/baby/1050.html

讚! (0)
上一篇 2023年12月22日 下午5:23
下一篇 2023年12月26日 下午7: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