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麵超越米飯,成為日本的文化符號之一。

拉麵超越米飯,成為日本的文化符號之一。

相信看過日劇的小伙伴都對劇中的日式美食不陌生,其中出現最多的就是米飯和拉麵,在我們眼裡,米飯和拉麵都是主食,一般只會吃一樣,但日本不一樣,米飯相當於菜,拉麵反而視為主食,這或許源於日本曾經對米飯的渴望吧!話說回來,雖然日本長期食用米飯,但拉麵卻在 2011 年力壓大米一頭,在家庭支出裡首度超過了大米的消費,要知道日本的拉麵歷史不過才百年,如何能力壓米飯,成為國民美食的呢?

先看看日本拉麵的起源吧,根據歷史記載,日本首次出現麵食是在 17 世紀中期由中國人帶過來的。當時不願意歸順清朝的明朝遺臣朱舜水前往日本,同時帶去的還有傳統美食麵條,至於真假如何,現在已經不知道,但卻被記錄在日本新橫濱拉麵博物館裡。不過日本的拉麵的確和中國有關,當初日本被美國洞開國門後,很多外國商人前往日本做生意,為了更好的交流,他們選擇相對熟悉的中國人作為助理,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中國人開始大量踏入日本的土地。

這中國人一多,自然也會帶去自己的飲食習慣,畢竟日本真的是飲食荒漠,能吃的大概只有米飯了,連肉都沒有,一來二去,中國傳統的麵食就在這裡傳播開來,一開始叫「南京蕎麥麵」。但此時的「南京蕎麥麵」其實和後來流行的日本拉面相去甚遠,但隨著越來越多的日本人開始嘗試,中國帶去的麵食開始進行了本土化的改造。

1926 年,日本拉麵的雛形在日本仙台誕生,當然其參考的對象就是中國的肉絲麵,廚師也是中國人王文彩,這種拉麵以醬油湯作為湯底,輔以一些肉食、筍乾以及靈魂小蔥。不過此時的拉麵還沒有徹底在民眾之間流行開來,大家對於拉麵的理解只存在聽說過,或者知道,不一定天天去吃,也不會當做自己的主食,畢竟當時米飯的地位無可撼動。

日本有著悠久的水稻種植歷史,只不過因為產量不高,不是人人都能吃得起,只有貴族們和武士們才配吃大米飯,至於普通百姓,只能吃其他穀物或者小米飯。也因此,能夠吃上一頓白米飯是很多人的夢想,直到明治維新後。

這個時候日本開始和西方各國交流,西方的飲食傳統也開始傳播到日本,最典型的就是麵包,為了更改日本人的身材,明治天皇取締了上千的禁肉令,甚至開始吃西餐,而麵包作為西餐的搭配也開始慢慢流行起來。

不過對於普通人來說,西餐過於奢侈,加上上千年的禁肉令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在大家腦海裡消除的,因此依舊堅持吃米飯,但不曾想吃米飯吃出問題來了。原來海軍裡不少人患了一種被稱為「腳氣病」的疾病,雖然冠以「腳氣」但並不是如今的腳氣,實際上是缺乏缺乏維他命 B1 導致的疾病,一旦患病,就會行動不便,甚至會死亡。

一開始日本按照傳染病的方式進行治療,但無濟於事,反而越來越嚴重。但奇怪的是只要吃麵包的海軍卻很少得,這下子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海軍軍醫高木兼寬認為這是日本海軍吃了太多的米飯導致的,畢竟西方海軍很少有人得這種病的,而且吃麵包的海軍也很少有,為此他提議海軍吃麵包。

拉麵超越米飯,成為日本的文化符號之一。

而經過一段時間的飲食改變,日本海軍果然很少得腳氣病的,至此日本海軍開始大力推廣西餐。至於日本陸軍,則表示反對,他們認為是日本和西方人人種的區別而已,反而認為海軍矯情,就這樣日本陸軍則繼續堅持吃米飯,當然為了避免腳氣病,還是混上一些粗糧,但不久又取消了。

到這裡日本的主流還是以米飯為主。而隨著日本在戰場上擊敗西方飲食的沙俄的時候,極大膨脹了日本民族主義,畢竟日本在戰場上大敗沙俄,就證明米飯遠勝於麵包,還煞有其事的寫出了《吃麵包亡國論》等書,宣揚米飯至上。至於拉麵,不好意思,在當時日本人只是低等的食物,地位還不如麵包。

當時日本拉麵屬於日本工人階級的食品,拉麵價格低廉,但卻能提供高碳水和飽腹感,成為繁忙了一天的工人們的最佳選擇,至於米飯依舊有著神話一樣的地位。二戰後期,日本在戰場上陷入不利的地位,就連物資都陷入了短缺,大家經常吃的米飯也被徵用到前線給日軍使用,底層百姓不得不尋找可以替代米飯的食物,但救命的拉麵卻被禁止。原因是為了減少食物的消耗,日本極力推廣「國旗便當」,即在飯食上加一顆醃梅子,節約的糧食都送往前線,至於拉麵這種在外吃的食物自然被禁止,至此拉麵在日本銷聲匿跡了。

而隨著 1944 年後日本被頻繁地空襲,很多人或者回鄉下避難,或者去避難所生存,能吃的更少,各種應急食物應運而生,米飯神話的地位不斷被衝擊,最終伴隨日本投降而徹底崩塌。

1945 年 8 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但生活還得繼續,擺在面前的首要問題就是吃飯問題,因為物資短缺,很多人都處於飢餓狀態,雖然戰後經濟開始恢復,但大家依賴的大米產量僅有戰前的 60%,遠遠達不到大家的需求。

大米在黑市上更是有價無市,在黑市上的價格遠超官方定價的 40 倍,普通人難以消費,為此日本開始宣傳非大米食物,比如地瓜和糠菜這些非大米的食物。但非大米的食物也要種植啊,可現在哪還有給其他糧食作物種植的地方?能種的都種上了水稻。

最終拯救日本飢餓問題的還得靠麥克阿瑟,他先申請援助 700 萬磅的麵粉,以應付這段青黃不接的時期,隨後又表示給占領區的提供的糧食提升了一倍,總算給日本續了一口命。而麵粉的到來又讓拉麵重新出現了,畢竟這種高熱量的食物極大的慰藉了飢餓的胃,曾經的禁令也得以消失,也讓拉麵有了能量恢復料理」的稱號。

不過此時的拉麵可沒有現在拉麵這麼豐富,頂多用雞骨頭熬點湯,然後加鹼水面煮開,頂多撒點蔥花,但對於戰後的日本人來說,能吃飽已經不錯了。而除了麥克阿瑟,美國的一些宗教和勞工團體組成了亞洲救濟聯盟,向日本投放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前前後後多達 400 億日元。

雖然美國的援助紓解了日本的飢餓時期,但卻產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影響,這就是不可避免的開始接觸美式飲食文化和生活方式,甚至還增加了對美國的信任感和親近感。畢竟本國給自己帶來了苦難,而美國卻給了自己生活下去的希望,甚至理解美國人的占領。

靠著美國的幫助,日本在 1955 年基本恢復到戰前正常水平了,糧食供應也有了初步的好轉,理應不需要美國的糧食援助和進口了。而此前的 1950 年,日本也恢復了麵粉交易,讓街邊小攤子的拉麵店如雨後春筍一樣不斷湧出,開拉麵攤子的除了日本當地人之外,還有一些被遣返的日本僑民,為了生存,開拉麵攤成為他們諸多的選擇之一。

拉麵超越米飯,成為日本的文化符號之一。

不過此時的拉麵地位依舊較低,依舊被視為日本底層人的食物。很多人日本官員想要將日本人飲食恢復到戰前狀態,即低收入地人吃麵食,高收入的吃米飯。但今時不同往日,因為美國想要插一腳,管你高收入還是低收入,統統都得吃麵食。因為在日本農業逐步恢復地同時,美國糧食巨頭卻因為農業生產過剩而煩惱,雖然嘗試各種辦法消耗,但無濟於事,目前最後的辦法就是尋找一個可以傾銷的地方。如果能讓一個外國人接受美式生活,那麼自然不愁農業過剩的辦法,尤其是喜歡吃米飯的東亞,如果改變東亞的吃米飯的習慣,那麼何愁沒地方賣?

1954 年,艾森豪威爾總統簽署生效 480 號法案,協助美國糧食巨頭傾銷多餘的糧食,第一個簽署的就是日本。此時的日本早已恢復了農業生產,尤其是麥子,原本日本麥子消耗不多,畢竟以米飯為主,產量也足夠自給自足,但在 1952 年的時候,日本卻簽署了進口美國 20 萬噸小麥的法案。480 法案還沒推出,很顯然,在簽署法案前,美國就打算在日本試點了。而且日本小麥因為產量不高,自給體系尚未形成,是最好的滲透和破壞的時期。為了擴大小麥的出口,美國開始推出一攬子計劃讓日本放棄大米的主食地位,改吃麵食,為此從輿論到行動,美國搞出了一系的政策,就是要讓日本多吃麵食。

1956 年,美國在日本小學開展了一場學校午餐項目,免費贈送一部分麵包和牛奶給學生,要知道免費的就是最貴的,美國此舉就是打算從根子上改變日本人的飲食生活,潛移默化的讓日本人接受麵食,徹底改變日本的飲食結構。

美國還動員日本的營養師和學者們討論吃米飯和吃麵粉哪個更好,屁股坐在美國這裡的學者們自然極力推廣麵粉了,什麼吃米飯腦子會變笨,什麼吃米飯是落後的飲食方式等等,反正就是選擇麵粉高於大米。除此之外,美國還在國際市場上操縱小麥糧食價格,迫使國際上小麥價格遠低於日本國內小麥價格,壓制日本國內小麥的發展。而隨著小麥進口越來越多,關於麵食的品種也越來越多,拉麵也得到了快速發展。

1958 年,日清食品的創辦人安藤百福發明了快速食用的麵餅,這種麵餅只要加熱水和調料即可,方便快捷,至此泡麵誕生,在政府的扶持下,泡麵被宣傳成健康食品,迅速在日本風靡起來,甚至供不應求。買不到泡麵的人只好選擇街邊的拉麵,就這樣,拉麵藉著泡麵的東風的帶快速的發展,此後關於拉麵的產品越來越多。此後安藤百福還在這個基礎上發明了杯麵,本質上是為了更好的運輸,但沒想到卻在第三世界大受歡迎,至今泡麵也就是大家快速填飽肚子的選擇之一。

而隨著吃拉麵的越來越多,加上日本經濟的騰飛,一些商人開始包裝拉麵文化,給拉麵帶來更深層次的文化闡釋,比如通過輿論和包裝等等,甚至頻繁出現在廣告、影視劇和漫畫裡,將日本文化傳統和拉麵結合起來,給予拉麵日本文化的符號。

1974 年,來自橫濱「吉村家」開店,這是日本「家系拉麵」的開始,以日本拉麵為代表的日本拉麵文化開始走向世界,至於大米的消耗量則開始逐年降低。

1978 年,日本一年的大米消耗量只有 81 公斤,而在 1955 年,這個數字是 110.7 公斤。

可見美國的面食計劃大獲成功,而拉麵也得以成功上位,力壓米飯一頭,成為日本在世界上的文化符號之一。

本文網址:https://iotfen.com/culture/6038.html

讚! (0)
上一篇 2024年4月3日 上午8:56
下一篇 2024年4月6日 下午6: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