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寶寶這件事,如何避免「內卷」和「躺平」。

現在「內卷」和「躺平」是兩個非常火爆的網路名詞。「內卷」和「躺平」是在一動一靜之間消耗能量。對於孕媽媽來說,既不能因為進入分娩學習圈讓自己進入「內卷」狀態,也不能完全「躺平」,將自己的分娩交於他人。

生寶寶這件事,如何避免「內卷」和「躺平」。

分娩學習要避免「內卷」狀態

首先,我們來談談「內卷」。

學習分娩一定是為了實現自然分娩嗎?一定是希望達到自己期待的完美分娩嗎?如果你的答案是一定的,那就很容易讓自己進入到「內卷」狀態,從而失去和自己身體的連結、和胎寶貝的連結,因為期待是正在構建的痛苦。人在「內卷」的時候,很難活化身體的智慧。

孕期學習並不是教你如何生寶寶,因為生寶寶的本能智慧就在你的身體裡。只是對分娩過程的不了解、對分娩的負面認識會增加分娩當下的恐懼,身體的本能就無法發揮出來。所以,從根本上來講,學習是為了降低分娩的恐懼,增加對分娩的認識和信心。如果能夠通過學習構建起對自己身體的信任、對胎兒的信任,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

我在工作中觀察到,當一個女性越信任自己時,身體就越能夠放鬆下來,越放鬆,分娩越會呈現原本的美好。

曾經有一個經歷溫柔分娩的媽媽和我講述了她的分娩故事,她是一個二胎的媽媽,第一胎的分娩經歷並不美好。二胎她在孕期讀了池川明的《微笑生產筆記》,她知道原來寶寶是有胎內記憶的,只要媽媽和寶寶心意相通,分娩過程就會很順利。她不僅知道了,同樣也做到了。

她說,她臨產後去醫院住院,只有一間病房,對方雖然剛剛辦了出院手續,還沒有離開病房,所以她無法現在住進去。醫生檢查後告訴她可以去附近的酒店休息幾個小時。她非常冷靜地開始跟寶寶溝通,告訴寶寶現在沒有房間,所以要去酒店休息一下,請寶寶不要太著急出來,也可以休息一下。就這樣她在附近的酒店休息了兩三個小時,期間寶寶好像聽到了媽媽的話,宮縮漸漸緩了下來,她非常安心地在酒店睡了一覺。

醒來後正好接到醫院的電話,可以過去辦理住院。她就又開始跟胎寶貝溝通,現在有房間了,媽媽要去辦理住院,你也準備準備趕緊來啊,媽媽很想早點見到你。到醫院後宮縮也越來越頻繁,她拿著分娩計劃書和助產士進行溝通。很幸運的是助產士也非常尊重媽媽,而不去過多的打擾她和寶寶。老公也在等待期間為她布置了房間,用上她喜歡的香薰、一捧她喜歡的鮮花、關上燈,點上了提前準備好的蠟燭,老公抱著她在房間裡曼舞,宮縮來臨就陪著她呼吸、搖擺骨盆。

隨著一陣陣越來越強烈的產浪,她知道寶寶要來了,她告訴助產士應該可以了。果然,上了產床已經看到了寶寶的頭,很快寶寶就出生了,帶著媽媽和媽媽的愛、期待、祝福幸福地出生了。

聽了她的故事我非常感動的是,她跟胎寶貝的交流。她堅信分娩是媽媽和寶寶共同的事情,所以在整個分娩過程中一直在跟寶寶溝通,對自己的身體也有很強的覺察。她相信寶寶可以和自己心意相通,所以遇事不慌不亂,因此她的分娩過程非常順利,分娩感受也非常美好。

聽了她的故事,我能感覺到愛的流動。這份愛也會延續到後面的育兒生活中,她說寶寶非常好帶,簡直就是一個天使寶寶。在胎兒期,媽媽和寶寶建立起來的這種心意相通的感覺會讓後面的育兒也非常順利。

還有什麼比被看見和信任更重要的事情呢?

反之,如果帶著學習就一定是為了實現自然分娩,或者說我學習了溫柔分娩,其他人就一定要支持我,甚至有一些媽媽因為追求毫無干預的分娩而去對抗醫護人員,或者和家人對抗,其實在這個過程中就會消耗很多的自我能量。

帶著這份覺察安在當下,帶著穩穩的內在能量和智慧去跟家人或醫護人員正向溝通,我相信不管是何種方式的分娩都已不重要,因為每一個過程都是自己的覺察,每一步都是自己主導的,當你能夠帶著接納的心接納周圍的人和事情的時候,你的分娩就是真正屬於你的分娩。

學習是為了增加認知、降低恐懼,千萬不要因為學習而讓自己「內卷」,消耗自身能量。要知道所有的經歷都是自我人生中的一部分,帶著覺知和開放的認知去經歷、去選擇、去創造、去接納,分娩就不單單是生一個寶寶,而是帶來一個全新的生命和一個母親的成長。

生寶寶這件事,如何避免「內卷」和「躺平」。

一味的「躺平」也是一種對自己和寶寶的不負責任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躺平」。

在分娩這件事情上,「躺平」是一種放權以及在自己分娩過程中的習得性無助。也可以說,躺平的姿態是一種不負責任。當你對自己分娩放手的時候,你不僅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同時也是對自己寶寶如何出生的不負責任。當下的分娩只有一次機會,無法重來;每個生命都只有一次開始,如何出生對寶寶來說非常重要,因為任何分娩方式都會對寶寶產生「印記」,怎可以如此不被重視呢?

在《助產士為你揭秘寶寶的出生過程》這篇文章裡,我曾經提到,胎寶貝在子宮裡準備了十個月、280 左右的時間,都在為出生做準備。而一句,算命先生說哪天哪個時辰出生好,就決定了寶寶出生的時間以及出生的方式,完全忽略了自然分娩對胎寶貝的重要意義,這對胎寶貝來說簡直就是天大的損失,難以彌補的損失。

還有一種情況,媽媽毫無準備的分娩,在潛伏期身體就很緊張,吃不下飯、睡不著覺,讓本來可以很順利的分娩因為能量消耗過多不得不受到很多干擾。能量消耗過多,導致規律而有效的宮縮始終沒有辦法建立起來。這時候開始了醫療上的干預,先使用人工催產素加強宮縮,用上人工催產素以後,身體的疼痛加劇,媽媽無法承受,覺得分娩這個過程太過煎熬。為了降低疼痛,又使用了藥物鎮痛。打上無痛,媽媽疼痛得到紓解,也可以暫時的休息,看起來一切好像都還還不錯。睡醒了也不願意下床活動,因為太不方便,一手打著點滴,後背置著麻醉管。痛覺消失的時候其他感覺也會降低。尤其是到了第二產程,無法找到用力的感覺。如果第二產程時間過長,要嘛可能會中轉剖宮產,要嘛可能進行胎吸或產鉗助產,增加分娩對母嬰雙方的創傷。

這就是對自己分娩的「躺平」和「放手」。當你沒有主動參與到分娩中時,就會發現分娩被「人」或「事」牽著走了,不知不覺就進入到醫療程序的「瀑布效應」裡去了。一環扣著一環,最終無法實現自然的、順利的分娩。

生寶寶這件事,如何避免「內卷」和「躺平」。

帶著充分的準備和覺知參與分娩

最好的方式是帶著對分娩的準備和覺知參與到自己的分娩中。

學習分娩的過程其實有點像沙漏,需要分成三步來看:

第一步,打開一個全新的、更大的視角去看待分娩這件事。

分娩不只是生下一個寶寶,而是創造一個新的生命。從此刻開始調整積極的心態、健康的飲食和運動習慣、良好的情緒去接納即將成為「母親」這個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身份。

第二步,收窄回到自己的分娩中。

建立自己對分娩的期待,比如希望自然分娩、希望減少藥物和醫療技術的使用,如側切、產鉗、胎吸、藥物鎮痛等等,希望能夠有人陪伴,希望生得更快一點、順利一點、疼痛更少一點等等,然後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和準備。自己可以為自己的分娩做的準備是,有一個積極良好的心態、合理飲食均衡營養避免體重增長過多、選擇一個合適的醫院找到支持自己的醫護人員、通過學習增加信心等等。

第三步,在分娩的那一刻,完全地回到分娩上來,接納和允許分娩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

覺察恐懼並及時轉化,如果沒有辦法轉化可以及時找到能夠支持自己的專業人員支持。運用讓自己能夠放鬆的方法,比如孕期的能量宣言、呼吸、聞自己喜歡的味道、吃能夠讓自己放鬆心情的食物、聽熟悉的音樂等等都是很好的把自己拉回到放鬆狀態的方法。在分娩的那一個時刻,放鬆-放鬆-放鬆,就是對自己最大的仁慈。臨在分娩當下,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允許和接納正在發生的一切,分娩就會按照本能的狀態進展。

分娩的機制淺顯易懂,而如何對待分娩才是重要和需要學習的。分娩教育也不是把老師教授的知識當做真理,因為分娩的真諦來自自己的親身體悟。另外也不需要把對理想的分娩想像當成對未來的期待,讓分娩回歸到一個正常、自然的軌道上來,允許它按照本身的節奏和規律自然發生、發展就好。

在分娩這件事情上既不要「內卷」,也不要過度「躺平」。在分娩時允許事情如其所是,接納事物本來的樣子,實際上是為自己的身體創造最佳的身心狀態,愉悅的迎接寶寶的到來。

讓分娩成為一次成長、療癒和探索的機會。給自己一個能接受的、平和而喜悅的分娩體驗、給寶寶一個溫和、少創傷的出生體驗。願每一個生命都可以幸福相遇。

本文網址:https://iotfen.com/baby/2226.html

讚! (0)
上一篇 2024年1月9日 下午1:51
下一篇 2024年1月10日 下午1: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