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路上變數太多,學業只是其中之一,最重要的是「自我實現」。

教育孩子的終極目標該是什麼呢?不少家長認為是一紙過硬的文憑,即學歷;一個能端得住的飯碗,即工作,總結起來,其實不過是想體體面面把錢掙了。根據前人經驗,要想獲得好的學歷和好的工作,出路就是好好學習,拚命捲成績。

孩子成長路上變數太多,學業只是其中之一,最重要的是「自我實現」。

於是很多孩子都被打造成了學習機器。讀課外書,為了多考幾分;興趣班,為了加分;休息,那怎麼行,別人不休息努力加分就是你在減分。功利性地去做每一件事的後果就是,孩子的學習興趣被削減甚至完全磨沒了。

有人說:「養育孩子,就像是種下一棵樹苗,陽光、空氣、肥料、雨水等缺一不可。」沒有一棵樹可以僅憑陽光就開花結果,就像沒有一個孩子可以只學課本上的知識就能養成獨立完善的人格。如果因為學習,孩子已經千瘡百孔,因為學習,父母已經充滿焦慮,不妨將我們的腳步慢下來,不妨對孩子那些「無用」的行為或想法,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接納,增加人生的不同體驗,重新喚起孩子的生命力。很多看似無用的事,恰恰是孩子最需要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熱愛是最大的動力,愛好可以很簡單。出門揀石子、戶外找蟲子、收集布娃娃、做手工…這些小愛好裡,藏著孩子童年的幸福感。在懵懵懂懂的年紀裡,孩子的學習動力其實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家長。我學習,家長就不生氣;我考得分多,家長就開心,我願意為了這些去學習。不同於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孩子是真的把自己的痴迷和快樂都寄託於興趣愛好或者這些看似沒用的小東西上。要相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自驅力的根源。要相信,是這些小愛好讓孩子的童年發著光。

三五好友,是比肩而立的最佳聽眾,關於同伴的正面影響,心理學家曾做過一次實驗:將一隻活潑好動、性情溫順的猩猩和一隻性格悲觀、常常唉聲嘆氣的猩猩,放在一個房間,經過三天的觀察,悲觀的猩猩在活潑開朗的猩猩帶動下,變得好動起來,甚至會主動和猩猩同伴擁抱。

孩子成長路上變數太多,學業只是其中之一,最重要的是「自我實現」。

朋友的支持、理解和認可,更有力地激勵孩子進步。《兒童心理學》中魯道夫說過:我們已知的是,同伴友誼對孩子的影響力確實很大,到一定年齡後,甚至將漸漸超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畢竟,當孩子長大後,在面對社會的各種考驗時,陪在孩子身邊的更多是同伴。孩子也會更在意同伴的看法。有三五好友一起逛街、一起玩鬧,談天說地,能紓解學習上、生活中的很大壓力。關於這一點,《教養的迷思》一書給出過更精確的數據:一個人長期的人格發展=基因(50%)+同輩環境(40%)+家庭教養(10%)。

朋友是壞情緒的疏導者,是重要的傾聽者,也是成長路上的催化劑。有閒心,讀閒書,拋開應試和功利性的目的,一個孩子從閱讀中獲得的,是心靈的滋養,也是內心的力量;是未曾體驗過的人生和未曾看過的世界;讓時間變得有價值,讓生命的歷程得到延長。

作家汪曾祺曾說:「讀雜書有以下幾種好處:第一,這是很好的休息。第二,可以增長知識,認識世界。第三,可以學習語言。第四,從閒書裡可以悟出一些寫小說,寫散文的道理。」知識和智慧,很多時候是在有閒心的消遣中無心插柳而得。

家務無小事,對於孩子來說,家務中藏著很多自然挑戰:第一次做飯、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掃地。看似瑣碎的家務,實則都是生活的智慧。時間安排、營養搭配、體力、細心,哪一項都是孩子們需要鍛鍊的。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摸索、形成自己風格的過程,有疏漏有反覆有曲折,才是正常的。這是孩子學會自我管理、獨立承擔責任的關鍵。不僅僅是做家務,還可以是做出行計劃、安排家庭活動,作為家庭的一份子,慢慢長大的孩子,是越來越有能力參與進整個家庭的決策活動的。

孩子成長路上變數太多,學業只是其中之一,最重要的是「自我實現」。

孩子有自主管理能力,才會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去施展這種能力,包括但不限於學習、交友、自理能力等等。買東西就是決策訓練,需要買什麼,怎麼挑,價格在什麼區間最合適,價格差異是如何出現的。找一家好吃的餐廳、飯店,也是獨立能力的一方面。

慢慢提升勝任感,而不是隨時隨地被支配、一直依附於父母,孩子才會越來越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人需要休息,孩子需要玩;生活需要有趣,也需要無聊。自我構建、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的基本前提都是要先發展出一個「我」。而這個「我」,是在自由選擇和嘗試一下,形成自己的感受和體驗中,才能發展起來。

日常生活中的真實體驗,各種有意思的、不需要考試的事情,會讓生活充滿樂趣。不論孩子的課業多麼繁忙,每天都要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去自由玩耍、探索,哪怕發發呆,走走神。我們大人也有這種誤區,覺得「一閒下來,一無聊,就一定要找點事做,否則我馬上就要不積極向上了,這是偷懶、是罪過、是不努力」。但是休息是一個人應得的,也是一天中必須要有的環節。忙忙碌碌一整天,孩子終於等到了放學。如果再過安排得滿滿當當的日子,怕是很難得到充分地休整。真正的學習,一定產生於自由、好奇和閒暇之中。

梁啟超說,我覺得天下萬事萬物都有趣味,我只嫌二十四點鐘不能擴充到四十八點,不夠我享用。我一年到頭不肯歇息。問我忙什麼,忙的是我的趣味,我以為這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我常常想動員別人也學我這樣生活。其實,孩子能從家庭教育中獲得的,並不是按部就班的「成材」規劃,事實上,根本也實現不了按部就班:變數太多,以後的路究竟是怎麼樣,無法預測。

好的教育就是讓孩子「學以成人」。我們只能教育孩子擁有最基本的能力:學會生存,自食其力;懂得生活,自得其樂;探尋生命意義,自我實現,最終成為一個自洽和幸福的普通人。

本文網址:https://iotfen.com/baby/2948.html

讚! (0)
上一篇 2024年1月17日 下午5:47
下一篇 2024年1月20日 下午8:3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