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帝號兩千年的發展史。

日本天皇帝號兩千年的發展史。

《左傳·桓公六年》曰: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從周朝開始,避諱成為古代的語言禁忌,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避君王之諱,但君王是客觀存在的,如何稱呼先王或者先帝呢?這時候就開始用到諡號和廟號了,到了明清的時候,因為一元一系,又加上了年號稱呼。

當然不僅僅是中原王朝,受中原文化很深的朝鮮和越南也使用諡號或者廟號稱呼他們的君王。但有個地方就比較奇怪,比如和唐宋交流頻繁的日本。眾所周知,日本天皇是沒有廟號的,年號使用的也比較晚,那麼他們是如何稱呼他們之前的天皇呢?

早期:直接稱呼名字

在沒和隋唐交流之前,日本天皇的名字只有倭名沒有漢名,也沒有避諱這個說法,所以隋唐之前的天皇都是直接稱呼名字的,在日本古代書籍《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上,都是記載天皇的名字。比如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其名字有神倭伊波禮毘古命、豐御毛沼、彥火火出見等等,至於神武,其實是後世天皇學中原王朝追諡的。至於第三代的安寧天皇,其名字為磯城津彥玉手看尊。而且那時候日本君主也沒自稱天皇,真正自稱天皇已經是千年後了。

公元 677 年,也就是唐高宗儀鳳二年,第 42 代天皇文武天皇因和隋唐交流頗多,開始在律令中正式將天皇稱號法制化,其稱呼基本都是照抄隋唐時期的帝王制度。比如祭祀天皇自稱「天子」、平時自稱「朕」、詔敕自稱「天皇」、對外自稱「皇帝」、在位的天皇為「今上天皇」、退位的天皇為「太上天皇」、死後定追號之前為「大行天皇」,出家的天皇叫「法皇」等等。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日本所謂的天皇其實就是照搬隋唐的。

日本天皇帝號兩千年的發展史。

七世紀後:開始用年號和諡號

除了沿用隋唐的制度外,年號也開始被日本所採用,不過斷斷續續直到公元 701 年,也就是武則天長安元年的時候,日本才定下年號的制度化,當然此前日本也出現年號,即「大化」,因而「大化」也成為日本第一個年號。

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日本開始用年號作為天皇別稱。比如嵯峨天皇可以稱為弘仁天皇,宇多天皇可以稱為寬平天皇、清和天皇可以稱為貞觀天皇,是的,日本也有貞觀的年號,當然不止日本使用,後來的西夏崇宗李乾順也用了貞觀這個年號,可見貞觀這個年號還是很受歡迎的。

不過有的天皇年號也不少,因而除了年號之外,日本也學隋唐開始追諡之前的天皇,當然一開始用的都是和風諡號,並沒有按照中原的諡法來定諡,比如神武天皇的和風諡號是「神日本磐余彥天皇」。等確定漢風諡號已經快到九世紀了。對漢文化研究頗深的日本漢學家淡海三船一口氣追諡了之前四十四代天皇,神武天皇的「神武」就是來源於此。

換句話說,過了一千年,日本才有了神武天皇的說法。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第 56 代天皇清和天皇的時候,天皇開始用漢名了,名字大部分為二字,其中皇子為「某仁」、皇女為「某子」,也因此出現了避諱。此後的 70 代天皇裡,有 49 代天皇的名字裡都有一個「仁」字,可見「仁」在日本心目中的地位。

比如明治天皇名字為「睦仁」、大正天皇名字為「嘉仁」、昭和天皇名字為「裕仁」、平成天皇名字為「明仁」、令和天皇名字為「德仁」,至於下一代天皇,可能是悠仁,也可能是愛子,符合「某仁」和「某子」的命名方式。

日本天皇帝號兩千年的發展史。

平安時代到江戶後期:開始用追號

但諡號也不是一直都在使用的,從平安時代(大體上是晚唐兩宋時期),日本陸陸續續開始減少給天皇上漢諡了,代替漢諡的就是追號。所謂的追號其實就是天皇生前居住的地方或者死後所葬的陵號,和諡號評價帝王生平不同,追號更多的是讚美。

第一個使用追號的是日本第 51 代天皇平城天皇(我國處於唐德宗中唐時期),因退位後居住在平城京,因而稱之為「平成院」。嵯峨天皇的「嵯峨」也是如此,因退位後居住在京都郊外的嵯峨山,追號為「嵯峨院」。至於醍醐天皇,因死後葬在醍醐寺附近,追號為「醍醐院」。

這種追號加院的稱呼其實日本官方的稱呼,一直持續了上千年,直到近代大正天皇時期才予以去掉,直接稱呼(追號)天皇的。除了生前居住地和陵號之外,也有用流放之地稱呼天皇的,比如崇德天皇一度被流放到讃岐國,其追號就是「讃岐院」,後鳥羽天皇被流放到隱岐島,其追號就是「隱岐院」,順德天皇生前被流放到佐渡島,其追號為「佐渡院」。

從平安之後,以居住的地方追號的天皇有 31 位,以陵號為追號的天皇有 3 位,很多天皇的名字比如一條天皇、三條天皇、鳥羽天皇、宇多天皇、水尾天皇、近衛天皇等等,其名字都是來源於此。到了第 68 代一條天皇(約宋太宗、宋真宗時期)之後,日本又開始新的追號方式,就是在之前追號後面加一個「後」字。比如「後鳥羽天皇」、「後一條天皇」、「後小松天皇」、「後奈良天皇」、「後水尾天皇」等等。這些後追號大部分是因為和之前的天皇存在父子關係,最典型的就是「一條天皇」和「後一條天皇」。

有的則是因為退位後居住的地方一樣,或者仰慕之前的天皇,比如「後宇多天皇」仰慕「宇多天皇」,遺命自己的追號。既然能在追號後面加「後」,那麼也可以在諡號後面加「後」,比如後花園法皇,死後擬定的追號為「後文德院」,但之前的文德天皇的文德是諡號,在諡號上加「後」是從來沒有的事情,因此遭到很多人的反對,最終改為了「後花園院」。

日本天皇帝號兩千年的發展史。

追號其實和諡號一樣,基本都是死後才定的,當然一些天皇喜歡自定追號,就像曹睿生前定自己魏烈祖一樣,前前後後有 15 個天皇在生前自定追號,當然基本都是加了「後」的,大體上都是仰慕之前的天皇。

而隨著追號的發展,普通的追號顯然不滿足天皇們的需求,他們另闢蹊徑,開始從天皇的諡號裡選取,即先前天皇的諡號裡各取一字拼湊。比如稱光天皇的「稱光」,取自稱德天皇和光仁天皇。比如明正天皇的「明正」,取自元明天皇和元正天皇等等。

江戶時代後期:恢復漢風諡號

在江戶時代後期,因為朱子學與尊王思想興盛,第 109 代天皇光格天皇又恢復了漢風諡號,至此日本中斷了千年的漢風諡號再度恢復,當然也只恢復了三代。使用漢風諡號的只有光格天皇、仁孝天皇和孝明天皇。

明治維新後:以年號稱呼

明治維新後,明治天皇規定了後世天皇必須一世一元,因而直接用年號代替帝號,至於漢風諡號則再度消失。漢風諡號沒了,但他們的年號依舊採用中國的典籍。

明治天皇的「明治」來源於《周易·說卦》: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大正天皇的「大正」來源於《易經》:大亨以正,天之道也。昭和天皇的「昭和」來源於《尚書·堯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平成天皇的「平成」來源於《史記·五帝本紀》: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

但到了最新的日本天皇令和天皇的時候,則採用日本典籍,也是日本兩百多年號裡,第一次使用日本古代典籍,其「令和」來源於《萬葉集·梅花歌卅二首並序》: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按照這個取年號的方式,估計下一代天皇的年號也是如此了。

本文網址:https://iotfen.com/history/5978.html

讚! (0)
上一篇 2024年3月31日 上午11:51
下一篇 2024年4月1日 上午8:4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