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長大後變成佼佼者的孩子,父母早做好了這3點。

上週末回娘家,在高鐵上遇到一位親戚,和她聊起孩子的情況。聊天過程中才得知她兒子高中考上的是當地分數最低的一所學校。我有點驚訝,換成其他父母該焦慮成什麼樣,但她作為孩子的母親,卻異常的佛系,她說:成績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生在這個時代,他心理生理都健康,快樂自在就足夠了。

教育好孩子,是父母一生最重要的事業。而很多家長都認為:讓孩子取得好的成績,就是教育。然而這樣的說法有些欠妥。有遠見的家庭教育更應該看重這幾點:

那些長大後變成佼佼者的孩子,父母早做好了這3點。

內驅力

一些家長還有一種言論:不談成績,孩子絕對是好孩子,就是孩子學習沒動力。美國心理學會有個調研發現:一個孩子是否自律,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他的成績和被熱門院校錄取的機率,比起學習成績,學習的習慣和內驅力是更重要的。

相信多數家長都有類似的苦惱,放學回家如果不監督孩子,高機率不是玩手機就是看電視,如果不催著作業可以拖到晚上十一二點,對學習一點都不用心,還說不得罵不得,自主性很差,成績墊底,不會自主學習。

《孩子的情商》一書中就提到:很多時候孩子沒有做事的動力,其實是因為我們大人用過度的外在推力傷害了他們的內驅力。

前北大精神科醫生徐凱文曾分享過一個故事,他認識一個孩子,父母都是銀行家,生活非常富裕,什麼都不缺。他本人在國際化學校讀高中,學習也十分努力,並且從國中開始到高中學習的時間越來越長,十一點、十二點、一點、兩點…到了高二下學期的時候,已經快熬到三四點鐘的程度。他開始自殘,出現了想要自殺的念頭。徐凱文警告他和他父母親,要趕緊去醫院去,先治療保住命才行。結果小孩住了兩天醫院,就出院了。問道為什麼出院了?孩子說,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他是國際學校的第一名,考第一名是他的人設,必須要保住這個人設,否則他什麼都不是的。他每天努力刻苦學習,就是為了保人設。考試肯定不能錯過,於是他就出院了。出院以後,徐凱文告訴他父母一定要看護他,他現在肯定是有危險的。

過了兩個禮拜,這個小孩的媽媽打來電話,說孩子用所學的化學知識,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學習是為了劃知識點考試,考第一是為了人設,刷分是為了升學;做研究發文章只是為了拿到畢業證,從沒思考過自己想做什麼。

前段時間,在微博上看到著名眼科醫生陶勇的故事。在 7 歲那年,他陪母親去省城看眼睛。醫生用一根長針把母親眼皮底下的沙粒挑出來後,母親的眼睛瞬間就不疼了。見此,他覺得眼科醫生「實在太厲害了」。於是,他下定決心好好學習,以後也要成為一名眼科醫生。

有了這一目標後,他就把學習的過程視作遊戲裡的打怪升級,認為學習充滿了樂趣和成就感。後來,他年紀輕輕,就成為了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正是內在生出的能量,激發著他一直堅定不移地朝著目標努力。

正如董宇輝所說:正確的目標才會給你足夠多的內驅力,足夠多的內驅力才會讓你走的更遠。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自我效能理論」,指一個人能對自己進行主觀評估,評估的結果將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行為動機和生活。自我效能高的孩子,擁有很強的成長內驅力,他們明確地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帶來怎樣的後果,並有信心透過行動來實現目標。

那些長大後變成佼佼者的孩子,父母早做好了這3點。

人品

網路上有句話說:這世間所有的關係無論始於什麼,最終大多都會落在人品上。好的品行能對孩子成才大有助力。微博上有個熱門話題:你相信有天性很壞的孩子嗎?

想起之前看過一個新聞影片,在大街上,幾個小學生圍著一個青蛙人偶,又搶又打,拳腳相加。當青蛙人偶將頭套摘下,玩偶服裡竟然是年齡相仿的一位小男孩。為人母的我十分震驚,驚訝於霸凌竟然如此輕易就能開始也驚訝,動手打人的孩子的家長,對這樣的行為是怎樣的心態。

評論區一位網友說:我一直覺得小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刨開基因有問題的極端案例,都是需要教導規訓才能成為真正的人,不存在天生就善良美好尊重他人的小朋友。

所有的教育因素裡面,家教永遠排第一。新東方教育集團創始人俞敏洪始終認為:小時候只要把孩子的人品、性格、情感這三方面培養健全,那麼孩子的學習成績其實就不會太差,這個孩子也會一路沿著相對正確的方向走下去。相反,一個孩子如果沒有健康的心理和好的道德品質,即便成績再好,學歷再高也等於零。

那些長大後變成佼佼者的孩子,父母早做好了這3點。

抗挫力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經過 30 年的研究發現:面對挫折與困難,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在於人的心理彈性能力,俗稱抗挫力,指的就是一個人應對挫折的能力。

電視劇《追光的日子》中,郭京飛飾演的郝老師帶領的是一個重點班,聚集了全校成績最優異的學生。學校有個規定,按照成績排名,只有進入前面名次的學生才能待在重點班。郝老師班上有位學生叫劉念,她學習很努力,但是在一次考試中成績跌出了名次,按照學校的規定,劉念會被踢出重點班。無法接受事實的劉念,從教學樓縱身一躍,跳了下去,最終導致下半身癱瘓。

回顧劉念過往的學習生活,發現她一直都很壓抑,她的世界裡充滿的永遠都是父母的批評與指責,父母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檢查卷子。

「這份模擬卷已經很基礎了,你為什麼還錯?爸爸媽媽以前上學的時候競爭比你現在激烈很多,但是我們都考上了好的大學,你這樣讓我們很沒有面子」。父母的斥責與不斷施壓,讓劉念喘不過氣,還導致她無法面對考試的失利,不敢面對父母,不願面對失敗。

電視劇是生活現實的寫照,在身邊不願面對失敗,用極端方式解決問題的孩子,也層出不窮。很多人因為一點小事不如意而到處發脾氣,因為一點小挫折,讓自己的生活都變得亂糟糟。有的人在面臨挫折時,不一定會做出自殺這樣極端的行為,但他們往往會因為挫折打亂自己的生活節奏,逃避責任,自暴自棄。

《南風窗》雜誌進行過一次不全面的統計,在中國每年年輕人的自殺人數在 25 萬,這其中不乏那些佼佼者,成績優秀,年輕有為,如果堅持下去熬過一段時間,在未來也許會大放異彩,成為某個領域的領袖。

大多數父母會非常重視孩子的智商和情商教育,唯獨忽視了挫折商。一個稚嫩的孩子如何長成一個健康獨立,有擔當的成年人,不是通過清除他成長過程中的一切障礙、挫折與痛苦,也不是給他施壓、斥責,而是幫助他學會如何自己應對這些問題,站在他們身後。只有在面對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才能激發一個孩子自我應對的「抗逆力」。家庭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呢?

董宇輝在一次直播中提到家庭教育的目的,說:「你知道很多的家長,現在就把家庭教育理解成什麼,平時不聞不問,然後一到考試之後,就催問成績。成績好了表揚一下給孩子買東西。成績不好的,臭罵一頓。晚上寫不完作業,他著急,他覺得自己全力全心全意全時間地投入了,但實際上,這是最差的家庭教育,就沒有教育,你最多算一個檢查成績的人。」

想起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每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比起一時的分數,我覺得孩子自我掌控的能力與動力、擁有好的道德品格,有擔當,有解決問題應對問題的能力,才是更長遠更寶貴的財富。

本文網址:https://iotfen.com/baby/2669.html

讚! (0)
上一篇 2024年1月13日 下午1:47
下一篇 2024年1月16日 下午2:10

相关推荐